懂车帝专访:特斯拉陶琳回应失控、自燃等质疑之实录

3月下旬,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接受了媒体专访,回应了近期舆论热议的车辆失控、自燃等质疑。本文是根据@懂车帝报道 发布的官方视频整理出的文字版。去除语气词与无实意表达外,文字基本还原了视频的完整对话。

▲陶琳回应中国公众对特斯拉的质疑

视频来源:懂车帝,时长约15分钟

视频原链接:https://v.qq.com/x/page/y3236sc7beq.html

因转写差异,下方文字的时间轴,比原视频时间轴晚了15秒。大家如需核对,敬请注意。另,视频与字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琳  00:00
科技进步就应该让购买它的人受益。不是车失控是地太滑。起火比例应该不算是很高的。

陶琳  00:11
觉得我高冷吗?

陶琳  00:12
这个可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画外音: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做客《懂车三人行》,为你揭秘你所不了解的特斯拉。

主持人 00:27
关于价格其实大家一直是很关心的,因为从最早的时候我们对特斯拉的理解,就是Model S其实是近百万的车对吧?对,现在很多人说特斯拉是二十几万的车,有人不相信,身边的很多人说:啊,特斯拉怎么都二十几万了?

主持人  00:45

确实是,因为我当时买的第一辆Model 3的时候,其实花的钱跟现在的Model Y的价格是一模一样的,相当于我从一辆轿车可以换到一个SUV。

陶琳  00:56
对,但是你站在那个时点上,你当时拿到的也是一个最优的价格。

主持人  01:01
说到降价这个事情,我还是觉得说这个事对于已经买了特斯拉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陶琳  01:08
比方说我的Model 3在中国国产了,什么都不变的情况之下,还至少省了15%的关税,对吧?然后另外就是说技术的进步其实就是不断的去提高效率,然后去让大家用更合理的价格去享受到一个更优质的产品。假如说他可以用一个更优质的价格去享受这个产品而我们不做,那其实就是对后面的这些消费者来讲,我觉得就是割他们的韭菜了,或者说另外一种不负责。

主持人 01:38
您的意思是说,要更多的保护后买的消费者?

陶琳  01:40
不是保护谁。我们能提供的是无论在哪一个时点上,我们给消费者都是一个最优的价格和最好的产品,所以你此时此刻你买的就是此时此刻一个最优的价格和产品。

主持人  01:52
对之前的那些消费者就也就算了,就是你买了也就买了?

陶琳  01:56
因为那个时候的成本就是那样的呀,但是我不可能说是把10年以后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最优价格,现在做到。这个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  02:04
成本的下降会影响到质量吗?

陶琳  02:08
当然不会啦。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逻辑。它是以牺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代价的,那就本末倒置了,对吧?而是应该是在提供一个甚至是更优质的产品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去减低它的成本。

主持人  02:24
但是之前我们听到过报道,就是马斯克自己也承认,就是说在产能比较吃紧的时候,油漆还没干这车就出厂了。

主持人02:32
萝卜快了不洗泥是吧?

陶琳  02:35
对。首先其实他是当时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很早以前的,他是想证明就说生产当中其实是有很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只是我们加快了中间流转的这个环节,但是最终交给消费者手里的一定是一个就是说各方面都合格的产品。

主持人  02:53
作为车主有对质量的恐惧。

主持人  02:57
其实我觉得大家有时候讲质量的时候,会把质量跟做工混淆掉。做工跟质量我觉得是两个概念,质量是经久耐用对吧?做工可能是强迫症你就受不了。从做工的角度来讲,特斯拉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比如说我那个尾灯它的突出的程度其实不一样的,就有一个稍微的往外冒一点点,有一个往里一点点。前机舱盖这块,两边的缝不太一样,如果说你是一个处女座的话,你买特斯拉之前可能要多看几眼。

陶琳  03:32
我就是处女座的。

主持人 03:34
是嘛,太厉害了!

画外音2 03:41
从屡次失控到无故自燃,特斯拉为何事故频发?

主持人  03:47
最近特斯拉失控的案例特别多,比如说北京的特斯拉直接上了人家的阳台,杭州特斯拉是进了酒店的大堂,南通特斯拉直接飞进人家女厕所了。那么一直以来特斯拉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应。

陶琳  04:05
其实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每一个事件当然我们都会非常认真的去处理,因为还有各种国家的相关部门,其实大家都很关心,因为车辆的质量安全这个是任何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但是至少就是说目前为止,我可以非常有信心的说,我觉得大部分都还是一些误解,比方说您说有一个冲到卫生间的。

那个车,我们其实后来复现了,你拿很多的车去,它都会冲到卫生间。为什么呢?地上是有大量的水,然后它的当时的时速是差不多应该在20公里以上,就是地下停车场,然后地上环氧地面有大量水的情况之下,时速又很高,然后他急踩刹车会发生抱死,不是车失控,是地太滑。然后另外就是车上的数据,很多数据都显示你到底是当时踩的刹车,还是你其实踩的是电门。我想强调的说,首先就说科技发展的一个目的,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产品。

主持人  05:11
我是觉得这个事情比较好理解,就是车的失控,你要看它是车辆本身无缘无故的情况下失控,还是人坐在车里,人跟车作为一个整体失控。

陶琳  05:22
踩错踏板,其实是就说路上的交通事故里面一个相对也比较多的,也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形。

主持人  05:31
行,失控这个事可能是有客观的原因,像你刚才讲的积水什么的,但是自燃这个事总不可能是车主自己把车给点着了吧?

陶琳  05:41
你说很多,我倒也不是特别赞成。你从数量和比例上来讲,其实Tesla的车应该说在比方说所有的车里面,它的比例应该不算是很高的。起火,其实有很多时候它其实是比方说,像上海可能您讲的前一段时间的事,它确实是就说底盘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撞击,绝大部分时候其实它都是有一些原因的。它不是无缘无故的,对,要么是撞击了,我觉得还是刚才那个逻辑,我们会看怎么样能够从技术的角度去减低,尤其是打消大家心里的顾虑。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说,其实我觉得还是要越多的人使用,可能你就会真正了解这个产品,因为其实现在虽然比方说新造车势力,包括Tesla也都很受人关注,但是真正购买电动车天天开电动车的,在整个中国的用车群体里面其实非常的小,极小极小。

主持人 06:45
可能同样自燃,一个电动车自燃大家就爆了。

陶琳  06:49
其实每天都有,对。每天都有燃油车各种的这些事故也好,或者是自燃也好,但是大家可能就不会太在意。

主持人  06:57
我经常停车的时候,我那车边上也没有车敢停,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心态的问题,还是发现我的车跟前没有车我就心慌,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主持人  07:10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陶琳  07:13
还是大家多了解、多使用,可能就会更真实、更客观,减少疑虑。

画外音1:

我们是按照固定值进行整流的,但是当国家电网它的电压突然升高的话,它会随着它的电压也会升高。

画外音2:
面对质疑,特斯拉的回应却让网友觉得是在甩锅,态度高冷。

主持人  07:37
就是说这么多质疑,除了这些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以外。还有一点,感觉特斯拉对待外界的舆论反馈都是那种比较高冷的那种姿态。

陶琳  07:52
觉得我高冷吗?我也比较苦恼。我们肯定其实是希望把事做好,我们用了各种方式,就说去比方说我们直接去听客户的声音什么的等等。这么说吧,就说特斯拉可能就像一个如果拿一个人来做比较,比方他学习可能很好,但是他不是一个很善于社交的小朋友。

主持人  08:17
情商不高是吧?

陶琳  08:18
 嗯…也…

主持人  08:19
是一个学习委员,不是文体委员。

陶琳  08:22
它的经历,作为模式是解决一些我们可能认为比较硬核的问题,或者说对于Tesla的产品应该达到的一个标准来看,现在还有很多要走的路,或者说还有很多将来需要有的产品上颠覆性的各种各样的一些创新。

整个公司其实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是花在这些上面的,除此以外的这些事,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简化。但是从内心来讲,我们当然是希望给大家满意的产品,然后给大家好的服务,所以我觉得需要改变的是可能沟通的方式,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这些沟通,我觉得这个也是应该做的,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也是应该做的。

主持人  09:09
那么对于甩锅这个,您?

陶琳  09:11
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就初心肯定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比方说网上有人在做各种各样的讨论,就坦率讲就是说讨论他其实是真的挺费时间的。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这种工程师文化的公司的理念是觉得,我与其跟你就不停的讲,可能我是把这个事干出来,就是让大家看到结果。坦率讲我们没有在这方面花太多的资源,我们资源指的是比方说人力的配备,然后管理层的精力的投入以及包括钱的投入,就说我们确实是资源还是很有限的。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之下,你肯定至少当时我们的逻辑就是,把它放在一些最硬核的事情上。比方我招人,我就是招生产的特别核心的这些工程师,生产的各种人,我不会去招一个PR,至少在那个时候。

不过确实就是说也要不停的去反思,肯定也不可能说是我们做的都是完美的,你有任何做的还可以提升的这种空间,要不断的去改进和提升。

主持人 10:23
因为身边很多朋友也每天问我说,开特斯拉是不是跟其他的这之前的车不一样,我觉得这个事就是两方面看,一方面就是大家的汽车消费可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包括我们身后的这些都是当年的性能怪兽,GT-R,到了新的时代,其实你要说论速度,你跑不过一个你瞧不上的电动车。

但是我们对于质量,对于安全这些底线对吧?对于政府部门的一些规定和要求,我觉得这也是所有的在中国做生意的企业必须坚持的一个。

陶琳  11:00
这是底线,就你不坚持这些你也就不可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画外音:

(几段英文) 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两面夹击,特斯拉还能大杀四方吗?

主持人 11:30
因为特斯拉股票这几年确实是涨的太凶猛了,现在特斯拉的市值确实已经超过应该是丰田家大众的总和吧?还要多。

主持人  11:44
不过宝马的董事长前一段到的时候,他说现在传统车企都开始发力在电动车这个层面了,预示着说像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可能后期的增长就会乏力。

陶琳  11:57
我们公司的愿景其实是:加速世界能源向可持续方向去发展,所以有很多的企业他愿意来做电动车,来加速世界能源的转变,其实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就是特斯拉的价值。另外就是说,即使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企业愿意来做电动车,但大家如果你去买一辆电动车的话,你的选择还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主持人  12:26
我倒是比较关心国内现在「蔚小理」,就是蔚来、小鹏、理想,特斯拉是怎么评价这些公司?我记得马斯克有一次说,未来特斯拉的对手可能在中国。

陶琳  12:39
我觉得凡事就是勇于创新,认真做事的企业和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对,不管他是哪里的企业,甚至不管他最后能不能成功。其实大家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做各种各样的一些创新,包括做各种尝试,克服各种困难,这种精神都应该值得鼓励。

主持人  12:58
说起这个特斯拉,可能大家最最关心的倒不是这个企业或者车本身,有时候是马斯克这个人,最近我们编辑部也在集体学习《钢铁侠》这本书,马斯克我们几个里头,你应该是跟他接触最多的,我俩是没有。

主持人  13:18
我猜这个工作压力是不是特别大?在他底下干活。

陶琳  13:21
工作压力肯定是很大,对,但是我觉得其实他是一个共情能力挺好的一个人。他并不是大家想象当中,他似乎是一个好像一个机器、一个不尽人情的一个人,其实不是的。我觉得任何伟大的企业家也好,或者伟大的科学家也好,因为他要解决的是人类的需求这些问题,所以他实际上是对人的关注是很强的。只是他没有时间,所以对于那些很难沟通的人,或者说你不能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或者说理念不太一样的人,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就做你的思想工作,来跟你谈心或怎样的。

主持人  14:07
刚才你说到工作压力很大,具体在哪些方面你觉得特别感受到的?

陶琳  14:11
我觉得第一是效率,其实一个问题给你10年时间你都可以解决。但是难的是你要用两天的时间去解决,一个别人需要花可能两个月解决问题,这个就是一种压力,就是任何问题出来就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它,不能说放到明天或者放到后天再去解决。

第二就是我们都习惯于设定一个看似很难达到的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是拍脑袋定的,也不是故意为了好像挑战自己或者怎么样去定的,而是这个目标是我想要做到的终极的这件事情里面,它可能是最快的或者是最简单的,对。

主持人  14:50
这就是在特斯拉工作的最大感受,是么?

陶琳  14:54
最大的乐趣,对。

主持人 14:56
刚才说到去火星,你觉得大概我们什么时候能到火星上去?

主持人  15:00
现在我们的水平是几个月,但以马斯克的设想,我们接下来不久的时间就会实现一个月到达。如果一个月我们能去趟火星的话,你想想不就是出一次远门的事情么?

陶琳  15:14
现在的我们看火星,就跟100年前的人去一次美国其实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  15:22
我觉得我们下一回的三人行可以安排在火星上进行是吧?

齐声 15:26
期待我们下一次火星上的三人行。

先添加微信号autoju1,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21/03/31/345334/

文章标签: 特斯拉  

版权属于: 车聚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懂车帝专访:特斯拉陶琳回应失控、自燃等质疑之实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