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水桶效应与长板效应,你更看好谁?

和其他新造车相比,理想一直都是比较特别的一家。

别人都在押宝纯电战略,理想却另辟蹊径,独闯增程路线。

别人依靠不同配置组合,拉开售价区间。理想却只拿出了一款配置,将爆品化战略走到极致。

我行我素,不受其他人影响,这家公司留给外界的印象一向如此。

只是,从车和家到理想智造,再到理想。就连品牌名称,这家新造车前后都换了两次,可量产车还是迟迟没落地。

终于在上周,他们开放了媒体试驾。也让我对这款“不走寻常路”的产品,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1、静态:奶爸车气质

正式试驾之前,理想先给媒体进行了一番交待:试驾车辆为PP3试装车,之后还会经历P1、P2才到SOP量产。当然,除了软件、装配工艺环节之外,这一次的试装车已经非常接近量产水平。


如果有人说理想ONE的外形多么科幻、多么具备辨识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电动车……

放心,那绝对是胡说。

这套说辞放在FF91上没问题,放在拜腾M-Byte、华人运通的高合HiPhi上也不错。但硬要放在理想ONE身上,实在有些牵强。

(从上到下分别为:FF91、拜腾M-Byte、高合HiPhi)

ONE的外观更像是一款平衡作品:没有绝对惊艳,但评价也不至于两极分化。

你也可以理解为:

这套外形方案还是遵循了不少燃油车时代的设计特征。

就连李想自己,也开玩笑般的间接承认这一点。

进入内饰,最大的亮点肯定不用说:他们的四块大屏。

四屏的存在,营造了足够的科技感。

但也因为内饰设计全部围绕四块大屏展开,稍微欠缺了点豪华感。

这是理想ONE的内饰:

这是奔驰GLC L、宝马X3、奥迪Q5L的内饰:

(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另外,ONE在一些内饰细节上的设计也同外观一样,依然带有燃油车特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档把:没有特斯拉、小鹏一样的怀挡,也没有蔚来、威马一样的旋转档把,而是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地排档。

至于空间?不是这个尺寸SUV应该过多担心的问题。

一款5米多长的SUV,轴距超过2米9,再解决不了空间问题,那实在是不应该了。

2、动态:NVH表现超预期,亏电状态加速减弱

增程动力方案到底靠不靠谱?

驾驶体验和NVH能不能接受?

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这个话题。

想要了解理想增程方案的技术原理,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

To be or not to be?对理想ONE来说是个问题

正式体验完之后,简单描述下ONE的驾驶感受:

NVH表现超出预期,亏电状态下,加速感受略慢于满电状态,但能接受。

理想在ONE上设置了两种驾驶模式:增程模式、混动模式,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增程器的启动点不同。

按照他们的说法:增程模式适合有家充桩的用户,鼓励多用电少用油。反之,混动模式则适合那些没有家充桩的用户。

另外,理想还在ONE上设计了一套逻辑限制:一旦电量低于60%,就无法启动增程模式。

因为这样,试驾安排采用了去程混动模式,回程增程模式。既能体验到纯电行驶,又能感受到高、低电量下,增程器启动后的驾驶感受。

如果你把ONE当做一台纯电动车来开,无论是NVH还是加速表现,你所感受到的都是这台车最好的状态。

不过,既然理想一直把“无里程焦虑”作为卖点,那就重点聊聊增程器启动后的表现。

(混动模式下,表显电量降至72%后,增程器启动。增程模式下,表显电量降至17%后,增程器启动)

混动模式下,先依靠纯电行驶,电量降至72%后,增程器开始启动。我必须承认的是:

此时坐在驾驶位上,基本感受不到增程器的介入,NVH非常接近纯电动车的表现。

到达服务区时,我记录了一组能耗数据:此时纯电状态行驶了33.1km,电耗19.8kWh/百公里。一款整备质量2.3吨的SUV,车内载有4个成年人的情况下,这样的电耗水平可以接受。

燃油状态下行驶了42.6km,油耗为7.2L/百公里。油耗水平同样不错,但仪表画面也透露了一个细节:此时的电量还剩63%,这意味着增程器在启动之后,还是消耗了9%的电量。

下午返程阶段,切换为增程模式,随后保持纯电状态下行驶。直到电量下滑到17%时,增程器再次启动。

而外界猜测最多的,也正是低电量状态下,增程器介入后,能否确保NVH还有加速表现足够优异。

先说NVH,和高电量时的表现不同,此时增程器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已经能够被轻微感知到。当然,相比同价位的燃油车,ONE在亏电状态下的NVH还是占有优势的。

真正明显的差别在于加速表现:返程的高速公路上,我特意做了几次频繁加速,电量从17%继续下滑,最低时SOC来到了13%

和240kW的峰值功率相比,此时仪表显示的输出功率已经下滑到了168kW附近。再去驾驶时能够明显感受到:

ONE的加速感受已经略逊于高电量时的表现。

至于具体加速成绩,理想工作人员给我推荐了一组汽车之家的实测数据:

SOC电量为80%时,ONE的0-100km/h弹射起步成绩为:6.36秒。

SOC电量为18%时,ONE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8.44秒。

高电量、低电量时的加速表现究竟差多少,大家可以自己衡量。

最后是能耗:全天试驾结束后,纯电一共行驶了84.9km,平均能耗17.9kWh/百公里。

燃油一共行驶了191.8km,平均油耗8.1L/百公里。当然,以上数据是在出发时满电的前提下得到的。

对于以上表现,几位传统车企还有新造车的朋友告诉我:一台1.2T的三缸增程器,可以把NVH和加速表现做到这种程度,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过他们接下来会关心的是:

仅依靠燃油行驶,油耗表现到底如何?

而这一点,只能等到量产车落地时才能见分晓了。

3、智能化水平:ADAS+车机

考虑到理想ONE的实际交付时间,要比蔚来、威马、小鹏这样的新造车选手晚不少。

因此,ONE的车机完成度理所应当要占据优势。无论是实际观感,还是触控反馈都很不错。

和4月份的试装车对比,这一次的PP3理想ONE,在四屏车机上能发现两个小改进:

1、控制屏支持空调盲操,手指可以基础屏幕任意位置,左右滑动调节风力,上下滑动调节温度。

有人认为这个功能意义不大,语音控制就可以解决问题。也有人认为盲操的学习成本,远低于语音控制。不过,多一个功能,也就多一种选择,自然有人愿意买账。

2、之前ONE上的语音控制唤醒词还是:hi Wiki。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之后,理想团队发现全国各地的用户对于“Wiki”的发言都不同,随即改为了:hi,理想同学。

实测下来,ONE的这套语音控制系统,对于播放歌曲、导航之类的简单操作,识别率算得上优秀。语音定位的识别精度也很精确,哪个座位上的乘客喊出“打开车窗”,相应位置上的车窗会随即打开。

总结下:ONE的四屏车机形式,和前两天发布的保时捷Taycan不约而同。如果你觉得Model 3的大屏设计太过前卫,传统车企的车机设计又太过于无聊,理想ONE算是给了你一个折中之选。

至于ADAS功能,理想ONE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克制,没有XX Pilot之类的命名,直截了当的就告诉你:辅助驾驶。

1个毫米波雷达、1个前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外加Mobileye Eye Q4视觉芯片构成了理想ONE的ADAS硬件。系统则由理想和易航智能联合研发,后者还是广汽Aion LX的ADAS系统供应商。

拨动方向盘右侧拨杆一下启动ACC自适应巡航,拨动两下启动LKA车道保持系统。

试驾过程中,我习惯将两者同时使用。ACC的跟车距离(时间),理想ONE上一共设置了7档,通过右侧拨杆上下拨动调节。LKA车道保持系统对于高速路况的车道线识别很精确,但在场景更复杂的国道上时,做不到100%识别。

关于ACC再补充一点:通常情况下,遇到红灯减速停车后,重启ACC需要回拉拨杆/轻踩油门。理想给ONE的设定则是:红灯停车后120s以内,ACC可以自动恢复启动,相当于减少了驾驶员的一个动作。

拨动转向灯则实现自动变道功能,实际体验下来,完整变道过程非常快。

不过,跟车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理想ONE的逻辑设定是:变道之前还是需要驾驶员先自行观察路况,确认条件符合后,再打灯变道。

这里也就存在一个疑问,如果你具备观察后视镜的能力,打灯变道的意义还有多大?

4、最后,理想ONE今后命运如何?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理想ONE,我会说:平衡。

外形平衡:既想塑造辨识度,又避免过于激进。

动力方案平衡:追求纯电动的驾驶体验,也追求燃油车的续航里程。

ADAS方案平衡:告诉你L2自动辅助驾驶,但不承诺过多功能。

只不过,因为一系列的平衡,下面这个话题的讨论也就变得有意义起来:

对于一个新品牌,大家更愿意选择一台没有短板的均衡产品,还是一台优缺点明显的个性产品?

水桶效应与长板效应,谁能脱颖而出,或许也就决定了理想ONE的命运。

先添加微信号autoju1,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李铭扬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9/10/09/311232/

文章标签: 理想  理想ONE  试驾  

版权属于: 公路飞行-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理想ONE:水桶效应与长板效应,你更看好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