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冤家谈合作系列,Waymo不会再吃Uber的亏了吧丨聚说
06月4日, 2018 8,099 views
引言 | 你说什么?合作?没门
近日,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 表示,Uber正和Waymo就如何在自己的打车服务中使用后者的无人驾驶技术进行洽谈。
如果成功,Uber的乘客将能搭上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
这听起来挺刺激的。一个是覆盖了70多个国家的400余座城市超级叫车服务巨鳄,一个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部门,自动驾驶领域的王者。
这就好像鲸鱼回到了海洋,就这两者合作能溅起多大的火花,车聚君只能用“刺激”来形容。
一、这个“刺激”,还有另一个原因
为什么说他们的合作是刺激的,其实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原因。
因为这两家刚刚结束了一场赔偿金额高达2.45亿美元的无人驾驶技术窃取案。因为故事太过经典,涉及到的技术太过重要,而且正处在自动驾驶风起时段,这起自动驾驶专利案被无数人视为“新时代的起点之战”。
但Waymo不是灭霸,一个响指要不了Uber的命。事实上从Waymo流出的14000份秘密资料,包括三个激光雷达技术专利(激光雷达你懂的),就足够Uber偷笑了。
就在今年年初,Uber获得了软银12.5亿美元投资,身价一跃登上720亿美元的高点。为此支付2.45亿美元,亏的是谁还不知道呢?
不过截止到现在,这个合作方案貌似还只是Uber的一厢情愿,事实上Waymo一直都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个问题。而且Waymo也计划将在今年推出一款基于App的服务,为乘客提供无人驾驶汽车乘坐服务。
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考虑到网络建立和用户群体的维护他们还不够成熟,他们还在去年五月与Lyft达成了合作,而且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含糊?
用Lyft矫情的话来说,那就是“Waymo拥有当今最好的自动驾驶技术,与他们合作将加速我们双方共同的愿景——用最好的交通工具改善人类生活”。
随后Waymo官方回复了这份甜蜜的隔空示爱,称“Lyft的理念以及对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承诺有助于使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达到量产化水平,并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到现在,他们的合作机制到底包含哪些部分都还在探索中,但一定不仅限于Uber提到的这个(具体的后文将会提到)。
当然你要问了,放着Uber不要,非要和名不见经传的Lyft联姻这是为啥,难道就是一口气出不过来吗?都是生意,没必要。
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放在汽车界也是一样。而且小瞧了Lyft,你就犯了大错。
Lyft创办于2012年,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Uber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商,去年他们就达成了在350座城市拥有70多万名司机的目标。所以,这个分量够大了吧。
三、Uber和Lyft不一样
其实不论是Uber还是Lyft,他们手上都有一张一般自动驾驶企业梦寐以求的王牌——超强的叫车服务网络。但就自动驾驶,这二者走的路可不一样。
在这条路上,Lyft一直都是小心谨慎步步盘算,比如他们一开始明确提出不研发自动驾驶,专注于叫车服务;后来转而提出将会与企业合作研发,比如他们与自己的大股东通用就合作测试了无人驾驶汽车。
而牵手Waymo更加坚定了他们研发自动驾驶的决心,双方将在开发和测试项目两方面共同研究自动驾驶汽车。
不过与Lyft不同,Uber对独立研发自动驾驶更加坚定,早在2015年Uber在匹兹堡成立了一个技术研发中心,而Lyft直到去年七月才设立了自动驾驶研发部门。
因为Uber的敏锐嗅觉,使得他们有机会挤入各种自动驾驶排行榜,要知道其中都是像特斯拉、通用这些巨头。
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Uber很不幸的完成了“自动驾驶第一撞(死人)”的里程悲。但就硬实力来说,Lyft还是不够看。这就好比大马拉小车和双车并驾齐驱,明眼人一看便知。
事实上即便Uber不与Waymo合作,也有大批的商家想要与其牵手,其中就包含了一众汽车厂商,比如福特、沃尔沃等。
有趣的是,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商业化上显得十分困难,这与他们选择了Uber不无关系。
那Uber到底有何魔力呢?这可能与两家的运作模式有关。我们知道,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打车公司,有着超乎想象的出行数据,而Waymo更像是学院派,虽然尖端技术更出色,但测试车辆基数是完全不及前者的。
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去年Waymo也明确提出了他们将放弃半自动驾驶的研究,全力研究全自动驾驶。这听起来很雄心壮志,但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因为他们不能等市场成熟了再入驻。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市场霸主往往就是当初播下第一颗种子并将它养育成熟的人。
Uber拥有不错的自动驾驶技术基础,再加上强大的叫车服务网络,厂家们很快就能做出选择。
这方面通用算是最懂得变化(合作共赢)的企业了。一方面和Lyft合作自动驾驶,另一方面将与Uber达成合作协议,允许司机通过通用的Maven共享服务在旧金山租车。看准了自身实力(自动驾驶+量产车),并合理地选择了长短期合作方(Lyft合作自动驾驶,并善用Uber的叫车服务网络),原来它才是最大赢家。
不过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专利案(从正式立案开始算起。事实上,时长超过了两年),从起初的18.59亿美元赔偿金额到现在的2.45亿美元,车聚君认为Waymo是不太想再和Uber有什么深入接触了。所以即便账面选择看来不够明智,起码不会再次受骗那也是值得的。
车聚小结
Uber想和Waymo合作是真,毕竟前者肯定是觊觎后者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按Dara Khosrowshahi的原话说,那就是“Waymo公司是一家非常不错的技术提供商”。
但吃一堑长一智,再算上有着Lyft这样一个合格的Plan B,为什么一定要选择Uber呢?至少现在看来Uber要给出更多的诚意,而不是嘴巴上的几句好话,双方的合作才有戏。
最后,站在未来用户的角度来说,车聚君其实挺期待像他们这样的巨头能够达成合作。虽然可能会给一方埋下不可逆转的隐患,但如果双方都多一些真诚(真诚?我都说了什么?ORZ),这何尝不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呢?
欢迎加入车聚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1,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