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哭,全新沃尔沃XC60图解|聚侃
05月7日, 2017 6,905 views
引言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喜欢上一个人,往往始于颜值。车如人,喜欢上一辆车,也是一样,用到汽车上说,那就是:设计的好不好看。做好这一点,很容易让人喜欢。那么,全新沃尔沃XC60能不能得到你的芳心呢?
一、简约不冷淡,北欧设计是你的菜吗?
北欧设计以简约风格闻名于世,以人为本、注重功能,讲究简洁明朗的颜色,淡雅清爽的自然材质,线条流畅,不事雕琢。家具和建筑作为北欧设计的代表,特别是宜家,广为人知。
汽车也有代表,来自北欧的沃尔沃同样标榜北欧简约设计,无论是上一代XC60的设计风格,还是90车系掀起的新一代家族面孔,无不展现着独特的北欧简约魅力。
但是,简约一定好看吗?答案是否定的。况且,就算是好看的简约设计,也未必人人喜欢,就像好看脸庞,每人心中都有最喜欢的一个。
先不说是否好看,全新XC60就是北欧简约设计。最后,又回到这个问题:北欧设计是你的菜吗?
美不同,不同的人答案不同。
二、全新XC60能传承精髓和突破经典吗?
2014年8月27日全新一代沃尔沃XC90在瑞典发布,醒目的雷神之锤前大灯,典雅精致的直瀑中网,更灵动的后尾灯以及更简洁温馨的内饰设计构成沃尔沃车型新的面孔。
之后这些元素都被运用到90车系上面。简洁、精致、科技演艺沃尔沃新一代设计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单从设计上讲,北欧简洁风格独特的美带给沃尔沃新一代90系车型的改变足够引人注目。
那么,全新XC60呢?不出所料,新一代XC60的设计相比前代发生了极大变化。运用了90系确定的沃尔沃新一代设计理念,也继承了上代车型的部分风格。既有传承,也有创新。相比已经老化的前代车型更时尚好看。
首先是车身侧面,90车系的车身侧面是传承上代车型设计最明显的地方。全新XC60也不例外,车身侧面大的轮廓和姿态与上代车型大体类似。
不同于XC90方正稳重风格,XC60的车侧设计稳重不失活泼,比例和谐,突破经典的上扬D柱和后侧高腰线设计充满自信。同时,车顶微微后倾,使车身更低矮。不同线条的组合和下方内凹设计展现设计感和肌肉感,前后车灯的轮廓使车侧活泼动感,轮毂设计北欧简洁风。
总之,有传承有创新,全新XC60的车身侧面设计简洁不简单,壮实且内敛,好看不浮华。那么前脸呢?
前脸相比上代XC60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T型雷神之锤大灯和直瀑式中网的设计语言已经成功运用在90系车型四款车上面,并广获赞誉,出现在全新XC60上面尽管有些套娃,但也不为过。
此外,抛开大灯和中网单独的亮点不说,这种横竖结合的设计方式,让前脸看上去更和谐,不至于偏宽和偏窄。
尽管与XC90共用一套家族设计语言,但是为营造年轻时尚的风格,XC60和XC90的前脸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大变化。首先是雷神之锤前大灯玩起了开眼角设计,与格栅连在了一起。竖式格栅设计变成了单条联排,相比XC90的庄重,更显精致和时尚。格栅下方设计也更加简洁,倒是和S90比较像。
你对V90的尾灯过目不忘吗?
现在它来到了全新XC60上面,如果你更喜欢SUV,明显这是你的福音。尾灯设计仍然是车尾点睛之笔,这一点,上一代XC60已经是榜样。不同的是,全新XC60的尾灯增加了横线的设计风格,看上去更加宽大和肌肉感。尾灯设计,有特点,够好看。其余设计中规中矩,整体而言,比较稳重大方。
当然,虽然特点明显,但是,复杂的尾灯设计与北欧简洁设计理念有点背道而驰。理念与特点之间的博弈,你选择谁呢?
把上代XC60的悬浮中控抛在脑后吧,全新XC60的内饰设计来了次大换血。和外观一样,全新XC60的内饰同样采用90系开创的风格。大尺寸的中控液晶屏、简洁的方向盘和精致的出风口让人很容易想起XC90的内饰。
不过,在套娃横行的年代,全新XC60的设计相比XC90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比如,相比XC90内饰的庄重和正式感,驾驶舱的那根漂流木饰条流畅贯穿左右,立体感十足,令全新XC60的内饰更加个性和年轻化。驾舱左右更方正的出风口设计也是这个理念。
这样,在设计上,全新XC60既集成了家族设计的精髓,又符合自己的定位,突出了自己的特点。
三、喜不喜欢,还是得自己看
美不同,不同的人答案不同。是自己的菜,感动到哭;不是自己的菜,别人怎么劝都会无动于衷。北欧简洁范的沃尔沃设计更是这样。所以,自己多看看,才知道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菜。
车聚小结:
从2016年销售数据上看,上一代XC60是沃尔沃家族中销量最大的一款车,占沃尔沃全球销量的30%,在中国市场甚至占到42%的销量。
全新XC60预计年底上市,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全系搭载Drive-E系列2.0T四缸涡轮增压汽油机。不过提车可能要到明年初了。
你愿意等这个北欧美男子么?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