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越为什么一定会火?|聚驾
03月13日, 2016 9,191 views
引言 | 无论拼颜值、拼内涵、还是拼爹、拼价格,博越似乎进化到了一个不可能输的境地?
一直有媒体称博越是中国最美的SUV,不过这种叫法显然没有博瑞当年被称中国最美轿车那样深得人心。因为博越的设计跳脱了博瑞开创的“沃式风格”,而采取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风格:更激进、更年轻、更个性。这多少让人疑惑:说好的家族式脸谱呢?
“家族脸谱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一位吉利的内部人士这样解释。
一、设计:集大成之美
确实,来自沃尔沃的彼得·霍布里亲自操刀,吉利从博瑞开始有了质的变化。如果延续博瑞与S60高度相似的路线,今天看到的博越应该是吉利版的XC60。但它不是,吉利看来不想按部就班,它渴望通过更多探索实现更大野心。
更大的销量,显然比刻板的家族脸谱更重要。在看脸的中国市场,一个讨巧的设计至关重要。
纵观中国车市,什么样子的SUV最火?如果说三菱发动机哺育了一代中国品牌的心,那路虎的设计深深影响了一代中国品牌的脸。以极光为例,从赤裸裸抄袭的陆风X7、广汽吉奥GX6,到神似的长安CS75、哈弗H6 Coupe,甚至连更廉价的中兴GX3和更贵一些的观致5也都在贴极光的设计元素。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深夜,车聚君和一位接近吉利的业内人士聊天。他说,李书福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像路虎那样成功。“你看它质量一般,但在中国火得不行。价格卖得高不说,还经常加价。而我们的沃尔沃至今还没有一款百万以上的车。”这位仁兄这样复述舒服哥的感慨。现在XC90基本上满足了舒服哥在价格上的期望,外观上的心愿呢?
“你觉得博越哪里最好看?”一位和车聚君一起参加博越东海试驾的媒体老师这样问。最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车的侧面。从A柱到车顶的线条明快流畅,至尾部又明显下压。从后视镜开始的镀铬窗线,在C柱处俏皮的上扬,与车顶形成一种鲜明的呼应,呈现出一种别致的优雅和无形的力量感。而BCD柱的通体黑框设计,让博越的侧面顿时有了一种“悬浮车顶”的即视感。
博越的正面,略欠普世的美感,但透着一种个性的气息,确切说是一种“虎头虎脑”的憨态和力量感。与其说它在委婉地向标杆致敬,不如说是在竭力讨好中国的SUV爱好者,并不动声色地勾引他们暗藏的兴奋点。
但设计师毕竟是彼得·霍布里,他在沃尔沃的光辉岁月必然会让博越依然带有沃式元素。比如引擎盖上两条遒劲的对称折线,必然与现款XC60上“风吹积雪”的著名设计如出一辙。而车身侧面那一条如刀刻般醒目的腰线,立刻让人想起北欧设计的决绝、简直、毫不矫揉造作,令人印象深刻。
从内饰来说,其座椅的包裹性受到试驾媒体老师的一致称赞,明显好过途观。特别是前排座椅两侧有明显的翼状承托部分,几乎就是把沃尔沃的座椅风格照搬了过来。要知道,沃尔沃在1964年就发明了人体工程学座椅,后来干脆让外科医生参与到了座椅设计中。背靠89年历史的沃尔沃,吉利在研发中确实可以走不少捷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博越身上的中国元素。吉利很明白,这也是打动那些“国货精品”拥趸者的因素之一。
于是,车聚君观察到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博越至少在20多处运用了中国的“云纹”图案。比较显眼的地方有:进气格栅、门内把手凹槽、门下部音箱网罩等。如果仔细观察,这种图案还出现在:音量旋钮的立面、出风口旋钮的正面、雨刮器和转向杆的旋钮处。如果再仔细一些,你会发现两个不可思议的细节:主驾座椅的右肩上有一个紧急救援的扬声器,这个只有硬币大小的不起眼的配件上,也是满满的云纹。甚至,连4S店展车里的脚垫,也是云纹。
不是说云纹设计多有创意,多了不起,而是说吉利在设计语言上的统一性、设计细节上的成熟度,达到了一个新水准。这背后可以折射出两个字:用心。
二、细节:吉利已成魔
这种细节上的用心,是大多数中国品牌所欠缺的。吉利的用心,可以说是系统性的。
比如参加这次东海试驾,一进房间会发现桌上有一盘水果。这不是Key Point,因为很多豪华品牌都这么做,花费也不高。重点是,旁边还另有一盘蛋糕,盘底空白处,有一行巧克力浆做成的字:GEELY。
试驾当天,东海的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中午一到酒店,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洪生亲自站在餐厅门口,像邻家大叔一样一一招呼媒体,先来一杯姜汤。
仍然不是说,车聚君在鼓励中国品牌在接待上穷尽所能去讨好媒体。这些都是术上的东西,谁家都会做。但能从上到下系统性的做好所有细节,就不简单了。这已经是一种企业文化了。知微见著,可以想见吉利这几年所下的功夫与每一份成绩背后的努力。
车聚君宁愿单纯地相信,吉利在这次东海试驾中表现出来的诚意,不是作秀,而是平时做事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贯如此的自然流露。
为了印证这一猜想,车聚君从东海一飞回上海,就直奔吉利的4S店。因为之前就打听好了,那里已经有了一台博越的展车。再一次深度静态体验后,直想说,这水准可以媲美豪华品牌了。只说一个做工细节:皮质。
无论是方向盘还是前后座椅的皮质,博越的用料与做工已经能与豪华品牌比肩。至少在手感上,比现款宝马X1中高配的Nevada皮质明显要好很多。特别是座椅的中央部分采用了Nappa工艺,手感出奇好:指掌抚过,柔滑似婴儿皮肤,细腻中又透着坚韧之感;伴随着轻微的窸窸窣窣之声,和一种似是而非的自然温度,瞬时有了一种人与人交流的错觉。从这个意义上讲,博越更像是一件有了灵魂的工艺品,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业品。总之,这种手感在豪华车里也不多见。
如果让车聚君不要脸的吹嘘一下,那么可能和下面的小故事有关。
话说一年前的4月,车聚君受邀去宁波参加了博瑞的试驾。当晚在酒店无意中撞见吉利高层在和一小撮媒体大佬做内部交流。仗着脸皮厚,也挤进去听了。
轮到发言时,车聚君提了三点肺腑之言:一是夸奖,觉得博瑞的驾驶感受与行车质量差不多达到了S60八成的功力,除了底盘调校还有成熟空间。二是建议,感觉博瑞在各方面都下了血本,为何在驾乘人员必须经常接触的皮质上,没有出彩之处?当时的原话是:如果吉利车的皮质摸上去像少女的肌肤般顺滑,档次感肯定会再提升一大截。陈洪生一听就大笑,说会记下来。
当时,车聚君一说完就后悔:跟厂家领导第一次见面就这么二,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不知深浅、思想又污的新媒体人,所提的建议估计被当成了段子。然而,一年后的博越真的在皮质方面有了飞跃!而且不但是少女的肌肤,简直是婴儿的肌肤。
都说细节出魔鬼,吉利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三、安全:无人出其右
“没有之一。”吉利研究院副院长胡峥楠沉吟了片刻后果断作答。当时车聚君的问题是:您觉得博越在目前中国品牌SUV中算是最安全的之一吗?
说实话,身高185的胡在沟通中一直很谦和,但在这个问题上突然这么“霸道” ,令人意外。常规逻辑是,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一般不会把话说满,如果说满了那必定有120%的信心。其实也好理解:有世界上最安全的品牌沃尔沃做光明正大的背书,吉利做出中国最安全的车,又有什么不可能?
胡的信心,正来源于此。
3月8号的东海试驾会,上午基本上都是他在讲博越的安全性。35页的PPT没一句废话,全是干货。作为技术出身的高管,胡峥楠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除了中途喝了口同事递上的水,没打一个磕巴,甚至都很少回头看屏幕。想必他已经对内容烂熟于心了。
下面,车聚君就Po几张原味高清版的PPT,让大家感受一下当时的画风:
“安全识别圈”这样的说法似曾相似。这一般出现在豪华品牌上,如奔驰的Pro-Safe™和沃尔沃的IntelliSafe。这说明,吉利已经脱离了简单的配置拼凑,将安全上升到了系统工程,这是中国品牌对安全概念理解上的一个巨大提升。有了安全理念的系统指导,诸多安全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协同作用。
沃尔沃在欧美人眼里,第一印象就是安全感。这倒还不涉及著名的主被动安全,而仅指坐在车里正常驾驶的一种安心感受。这种感性认识其实来源于瑞典人一点一滴的理性技术积累,从视野到灯光,从调校到Intuitive的人机工程。博越显然第一步就学对了。
演讲地与试驾地,就是在博世东海汽车测试技术中心。博越配备的ESP也是博世最新的9.1升级版,相比前代技术,它提升了NVH水平、增加了高原制动力补偿、优化了坡道保持和陡坡缓降,开发中博世和吉利进行了全力配合,针对中国路况与驾驶习惯做了多项优化。
说到360度全景影像系统,车聚君是当天唯一进入车中体验的媒体。
全车被一块幕布遮住,连天窗都不放过,然后驾驶员全凭中控屏上的全景影像来驾驶车辆前进、拐弯、倒车入库。全程平均时速20km/h,有惊无险,大开眼界。
ACC自适应巡航去年还是一些中高端合资车型炫技的手段,今年对博越这样的自主车型已不是问题。而且,吉利还在东海测试现场分不同场景进行了ACC应用的演示。印象最深的是,当一辆红色“捣乱车”突然变道加塞时,博越的ACC也能及时做出降速反应,继而又自动恢复ACC功能,看来吉利对“中国式交通”有备而来。
嗯,沃尔沃这位老师的真传登场了。
关于自动刹车,车聚君多说几句。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去年给博瑞提的三点反馈么?
嗯,第三点是批评。大意是,吉利你怎么这么年少轻狂?为了完全避免与前车碰撞,城市预碰撞系统的绝对速度上限居然设定为40km/h,比沃尔沃第一代的City Safety高出10公里;而且相对速度上限设定为20km/h,比沃尔沃City Safety高出5公里。这么激进,对沃尔沃和吉利都是一种压力。
▲ 此表是车聚君深访了沃尔沃、吉利数位高管后得出的最准最全的数据,有的数值连厂家和4S的员工都不一定了解。望各位聚友珍藏,么么哒。
到了博越,吉利进化出一种成熟的激进。城市预碰撞系统(这时启用了新名称: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提升到了第二代,完全避免碰撞的有效值进一步提升到绝对速度60km/h、相对速度30km/h――这已经超过了沃尔沃City Safety第二代的水平,仅次于目前的XC90所装备的第三代City Safety水平。这个进化,依然令人惊讶。
而且,通过和沃尔沃、吉利的技术人员分别交流,车聚君得出一个结论,这两个团队有一个共同点:技术的保守性与稳健性。即,上表所列的数值均是官方结果,明显比实践结果偏保守。比如很多沃尔沃60系列车主反应,他们的City Safety在相对速度大于20km/h时也能完全避免追尾,官方的15km/h是一个最保守的数值。
吉利的数值也一样保守。博瑞时代,官方说相对速度19km/h,但不少媒体实测出在25km/h之内基本也能刹停。今年博越的官方数值又提升到了相对速度30km/h,据内部人士介绍,实践中38km/h的速度,其实也没问题。可以说在一般的城市路况下,博越都可以帮车主避免追尾。有人问高于60km/h怎么办?一是系统同样会帮你加大制动力、减轻追尾的程度,二是那时的路况应是高架或高速了,该ACC自动上场了。
此外,提醒一下博越的准车主,任何设备都不是万能的。这套AEB系统和City Safety一样也有一些例外:如雨雪天气或恶劣路面,可能会影响到博越的77GHz毫米波雷达的工作精度,尽管这已经比其它24GHz毫米波雷达的工作范围高出3倍了;另外快发生追尾时车主急打方向也会影响AEB系统的起效,而急加油则基本上不会触发该系统工作。
看到了吧?防鞭打座椅,沃尔沃的拿手好戏之一,博越得来全不费工夫。胡峥楠介绍,博越的整个开发、验证、安全规范和沃尔沃是一样的。
嗯,被动安全是沃尔沃最引以为豪的看家法宝,博越也学得一板一眼。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比一般的豪华品牌用的都高。而1650兆帕的热成型钢板,几乎已经是目前已知量产车型中所用钢强度的极限了。在这里,车聚君从胡峥楠那里学到一个新词:甚高强度钢。那些只知道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的聚友们,请自行脑补一下吧。
对了,博越用的这些钢材是本特勒(Benteler)的特供品。据说,目前中国品牌中只有观致和吉利在用,而博越用的钢材又是本特勒供给中国品牌中标准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胡峥楠之前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之一”的主要原因。
车聚小结:
在东海赛道上分别试过途观和博越后,车聚君觉得博越的动态驾驶感受已经非常接近途观,除了在极限变线时的“车随意动”方面略欠火候外,底盘扎实感、转向循迹性、动态稳定性等方面可以打平,而在整车安全感、行驶舒适度、内饰做工方面,博越都明显胜出途观一筹。
如果说博瑞是吉利的一个全新开始,那么博越是吉利的一个全新超越。它们一起构建了吉利向沃尔沃靠近的桥梁,形成2018年CMA平台产品上市前的完美过渡。这个夸奖不是带私货,更没有火腿肠,而是车聚君参加了东海博越试驾后,从产品到团队的点点滴滴汇总出的真实感受。这种预判一直有,只是博越让它更清晰了。
说博越会火,还有重要一点:至少目前没看到它有明显错误。现在只希望吉利不要骄傲,继续踏实前行。车聚君能感受到:吉利主观上有愿意、客观上有能力讨好消费者。从看得见的设计,到摸得到的做工,到感受到的操控,再到无人出其右的安全,博越都体现出了应有的诚意与实力。
如不出意外,博越的最终价格可能会比网曝的12.98万-18.68万的预售价要低不少。那些准备下手途观的聚友们,请蛋定,一起期待下3月26号博越的定价吧,省出的8万块干点啥不好?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