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之后,大众帝国会崩塌吗?
09月30日, 2015 6,786 views
【引言】大众汽车,似乎遇到了成立78年来的最大一次危机。柴油车遇当头棒喝、股价雪崩、在全球多国被起诉、管理层动荡…这个汽车帝国会不会轰然倒下?
大众柴油车排放舞弊一案被美国环保局(EPA)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众在美停售2.0升柴油车型,并或将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的罚款;
▎美国令大众召回48.2万辆安装了作弊软件的汽车,后者承认在全球约有1100万辆柴油车涉案;
▎大众股价数日内累计跌幅超30%,市值蒸发三分之一,约合250亿欧元;
▎大众集团CEO文德恩离职;
▎一周内,美国消费者已发起89起针对大众的集体诉讼,索赔金额达数亿美元。一家律所曾收到了2000例诉讼问询,预计之后的诉讼会不断增加。一些大众经销商也在被控诉之列,但他们也称被大众欺骗;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已开始调查大众在本国的柴油车是否存在排放舞弊现象;
▎瑞士已下令禁止销售大众集团旗下的欧5柴油车,涉事车辆达18万辆;
▎大众意大利公司停止销售配备了EA 189引擎的欧5柴油车,4万辆新车将受影响;
▎大众中国宣称或有1946辆进口Tiguan柴油车卷入“造假门”;
▎奥迪和斯柯达分别承认有210万奥迪品牌和120万斯柯达品牌柴油车安装了舞弊软件;
▎美国田纳西州(大众美国工厂所在地)政府本打算给大众厂的进一步补贴被暂停;
▎德媒报道,早在2007年供应商博世就曾警告大众“可能非法使用博世提供的软件技术”,2011年一位大众技术人员也就此发出过警告,但均未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
▎德国检察机构日前已启动针对大众汽车集团前CEO文德恩的刑事调查;
▎彭博消息,大众汽车日前在西班牙正面临欺诈起诉,或被勒令退回收取的清洁排放补贴;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对速腾车主起诉工信部的个案分别立案,准备择日开庭审理;
▎另外,大众近日在巴西圣保罗遭民事诉讼,被控在巴西军事独裁时期(1964-1985年),对那些反对独裁政府的员工施以酷刑和非法拘禁。一位叫Lucio Bellentani的共产主义积极分子兼大众前员工说:“他们给我戴上手铐,把我带到人事部,然后开始在那对我使用酷刑。”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众似有墙倒众人推之势。那么,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一个正在力争销量世界第一的汽车集团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一、曝光前,大众已是阳奉阴违的惯犯
9月3日,大众集团监事会执行和提名委员会宣布决定在1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支持潘师(Hans Dieter P?tsch)为监事会主席。该职位自今年4月皮耶希辞职以来一直空缺。
而9月3号,也是大众首次向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s)和美国环保局承认在柴油车安装舞弊软件的日子。此次大众柴油车排放超标问题,在2012年就被发现,而大众长期不肯承认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检测中作弊。
2012年11月,总部德国柏林的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Transportation,下称ICCT)开始启动一项研究,以证明美国市场的柴油车比欧洲市场的柴油车更清洁,因为美国的排放标准比欧洲更严格。ICCT最开始在欧洲测试,意外发现大众柴油车排放较高。而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2012年底在测试汽车尾气排放时,也惊诧地发现大众柴油车排放超标;反复试验后,2013年其将测试结果公布,却并未引起重视。
2014年初,ICCT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联合在美国加州测试Jetta(近似国内的速腾)TDI、帕萨特TDI、宝马X5 xDrive 35d的排放,发现在日常道路(而非滚筒道路模拟机)上,Jetta的氮氧化物排放是官方数据的15-35倍,帕萨特是5-20倍,宝马的则未超标。2014年5月,ICCT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加州圣地亚哥一个论坛上公布测试研究结果,并通知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和EPA。
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和美国环保局随后介入调查。
近于二者压力,2014年12月大众开始在美国召回2009-2014年款柴油车近50万辆,并称召回后已解决排放过高的问题。但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2015年5月开始进一步深入测试调查后发现召回并未解决氮氧化物排放过高问题,且发现了大众在一些技术上的端倪。
7月,该机构将检测结果告知大众和EPA。大众仍不承认在柴油车上安装了非法软件,直到又经过了几番技术会谈后,今年9月3日才最终首次承认。整个过程中,大众的态度和表现已惹怒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和EPA。
“(大众柴油车舞弊事件)很严重!这可不是一般的召回、标定失误、或严重安全事故,对于这几种问题,车企可以说‘我们一直很努力地管控,但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故’,最后他们可以把事情归结为运气不好,或员工操作不当。但这次情况不一样--EPA指控大众是故意欺骗!”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评论说。
在大众之前,美国其他车企也有类似前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福特在发动机罩上安一个开关,使汽车在接受排放检测时运行一个与平常不同的程序,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90年代中期,通用汽车公司曾因排放量超标被迫召回部分凯迪拉克。不过,大众这事是很长时间以来第一个大的明目张胆的舞弊案。考虑到历史上类似案件的处理情况,我们很诧异大众居然还敢明知故犯。”一位曾在EPA工作的汽车排放专家称。
而且,这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排放舞弊案,也不是大众第一次触怒EPA。据美国媒体报道,1973年7月23号,EPA指控大众在其1974年款车型上安装舞弊装置。大众后来承认其在1973年款车上安装了特殊装置,能够在感知到低温时关闭污染控制系统。1974年3月,大众被罚款12万美元。
另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的员工和供应商多年前就对大众柴油排放作弊提出过警告。
《法兰克福汇报》周日版称,大众内部调查发现,2011年大众一位工程师就对公司用非法软件在排放检测中作弊提出过警告。据德国《星期日图片报》(Bild am Sonntag)报道,大众柴油车发动机管理软件的供应商博世2007年就向大众发邮件称,向大众供应的软件仅供测试用,不能用在实际量产车中,而大众这么用是非法的。
显然,大众对其柴油车排放作弊,早已知晓。既已知晓,为何不摈弃违法行为?是大众集团高层不知晓吗?是大众的大企业病太重了吗?还是大众明知违法,仍掩耳盗铃,铤而走险?
而且,大众在排放舞弊上是“惯犯”,有了前车之鉴,大众依然明目张胆地违法,难怪EPA会震怒。而大众可能被罚的180亿美元,超过大众集团一年的营业利润(去年为144亿美元),也远超美国历次排放舞弊案所罚金额,也远高于汽车业其他犯罪的处罚。
随着时间推移,大众排放作假及更多相关丑闻将在全球更多国家曝光出来,大众在全球遭遇的惩罚将不只是高额罚金、超大规模召回等,更深远的惩罚将来自信任危机和品牌形象污点。
二、曝光后,一系列架构和人事变动
面对排放丑闻的持续发酵,9月25号大众集团紧急调整管理架构。除了任命新CEO穆勒,宣布将在11月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名潘师为监事会成员,之后推举其为监事会主席,宣布在集团和大众品牌董事会中均负责市场营销和销售的克里斯蒂安?科林勒(Christian Klingler)离职等人事任免后,还宣布将在2016年初建好新的管理模式:强化各品牌和区域的职能,精简集团董事会职能,让其有更多时间处理战略、大方向事宜,在应对集团层面紧急问题时反应更快更灵活。具体包括:
▎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业务合并成新的北美业务区,由斯柯达董事长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领导。
▎宾利和布加迪并入保时捷品牌部。该部与大众品牌、奥迪品牌部(含兰博基尼和杜卡迪)、斯柯达品牌、西亚特品牌、卡车部、动力工程和金融服务部在大众集团董事会均各有一席代表。
▎集团层面的功能将更多集中在效率和面向未来的领域。未来将针对集团生产战略、新业务领域、合作与持股、互联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设立新的管理机构。
▎集团董事会下还将设立首席技术官一职,以分析和总控整个集团的技术发展。
▎集团层面的生产部门(由曾任上海大众技术执行副总的Thomas Ulbrich领导)将取消,即时生效。未来各品牌和区域在生产方面将有更大自主权。
▎大众乘用车品牌部的管理分为四大区域,每区各有一位CEO直接向大众乘用车品牌部董事长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汇报。
这些举措更偏向中长期战略。而大众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赢回信任,这也是新CEO穆勒的工作重点。在信任重建前,消费者可能因对其不信任而转买其他品牌,在投资方面,在与产业链上伙伴(如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有合作关系的车企)的合作方面,大众也可能遭遇新问题。
三、中国态度,决定大众的未来
大众在欧美市场不管遭遇何种惩罚,影响都不如其第一大市场中国的反应大,因为在中国的销量已占其全球总量的近一半。“大众在欧美受挫,可能使其更依赖中国市场,并加大对中国的新产品投放”,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
大众被很多中国消费者认为是高质量和先进技术的代表,近年来也在中国遭遇消费者诸多投诉,如DSG双离合器变速器故障导致诸多伤亡事故,却态度傲慢,拒不承认问题;被央视曝光,被质检总局要求召回部分DSG车型后,针对召回车型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加重问题;速腾断轴问题上也是一开始拒不承认,最终被迫召回时,召回方案也不够负责任。
此次大众丑闻,可能使中国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大众,一些消费者可能越来越不信任大众。如果搜索“大众 维权”,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仅速腾断轴案一例,已经有全国几十个城市的车主自发组织了几百起维权活动,以及数起相关诉讼。
为此事,消费者甚至把能告的对象全部告遍了:质检总局、消费者协会、工信部,当然还有事件的主角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
有的速腾车主甚至把维权当成了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嘲的称“大众义务宣传员”――当然,是负面信息的宣传。他们往往在车身上喷上或贴上诸如“买大众,送维权”、“速腾断轴,无良大众”、“大众滚出中国”等标语。
在微博上、QQ群中、微信朋友圈、论坛中,越来越多的大众车主,从“铁粉儿”变成了大众“车黑”。“今生只上一次大众当”,一位车主在说客的一篇文章下留言。还有人表示:“我今年已经成功劝阻了7位亲朋好友买大众车,功德无量啊。”
当然,大众也对此有“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在相关负面新闻到来前,让独立媒体保持噤声。车聚网就曾在质检总局发布速腾调查结论的当夜,收到一北京的负责大众公关业务的人士的电话,称希望不要发声。
另外,大众还会更主动的与一些“友好”(自)媒体合作,让他们在事先、事中、事后发布有利于自己的言论。甚至一时间有把负面新闻炒作成正面喜事的趋势。
这更加招致了一部分独立媒体人的反感,更引起了一些受害车主的强烈反弹。车聚网观察,这种“反大众”的潮流不会被淹没,相反会越来越响亮,直到大众给车主、公众一个合理的交待。
虽然,中国的柴油车不多,大众从表面上看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此次造假丑闻恰逢速腾断轴案被质检总局定性后不久,更加剧了其品牌的负面影响力与公众不信任感。其在华销量的连续数月的下滑,也成为最好的注脚。
如果,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不信任达到一定临界点,那将会发生更可怕的雪崩般的后果。其影响将远大于如今在美国“造假门”的创伤。
四、大众历次危机总结
成立于1937年的大众汽车,至今差不多有三次危机。
第一次其实是在它成立之前。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提出要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同年,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向希特勒主动请缨并获准。1934年,大众样车面世。希特勒亲自试驾,并不十分满意,他亲绘草图提出了诸多建议。如果,之后波尔舍博士的修改不能达到希特勒的满意,就不会有大众汽车的今天。
不过,1936年三辆VW-1型大众轿车如期交付,并顺利通过验收。两年后,希特勒下令专门建厂,并命名为“大众汽车”,以生产这种后来举世闻名的“甲壳虫”轿车。
第二次危机,应该是1980年代大众在美国市场受重创。因引进车型不符合市场需求,1987年大众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首家工厂关闭。同时,奥迪品牌正遭受空前信任危机。奥迪5000被投诉有“自动加速”的安全隐患,奥迪被迫进行了大规模召回。虽事后证明媒体有小题大作之嫌,但与奥迪或说大众当时急功近利的扩张不无关系,其质量问题一直让美国消费者备受困扰,也滋生了“倒众”情绪。
随后的十多年,大众在美国一直元气大伤,濒于边缘化。
第三次危机,应该就是现在。如文首所述,大众正面临罕见的多国同时诉讼,包括最大市场中国、最重要的市场美国、以及本土市场德国。而且,目前事态并没有缓解迹象。要命的是,此次危机正好处于欧洲消费信心指数的新低谷,以及中国车市罕见的四连跌低潮。美国市场稍好,但8月份中止了连续16个月的正增长,见顶在即。
就大众销量而言,8月其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跌8.1%,结束了短暂的恢复期。而在中国情况更糟糕:8月份,上海大众收获了“三连跌”,而一汽大众则面临着“七连跌”的更窘迫境地。
就全球来看,大众集团8月价12个品牌新车交付量共计71万辆,同比下滑5.4%。今年1-8月,大众集团累计全球销量为655万辆,同比下跌1.5%。
车聚小结
这次柴油车排放“造假门”,对大众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一家外媒甚至评论:该事件已经损害了德国形象,并将拖累整个欧洲经济。而近日,保时捷汽车表示,已经购买铃木持有的大众汽车1.5%股权 ,从而持有了大众汽车52.2%的股份。
内忧外患,让曾经风光一时的大众汽车帝国似有崩塌之意。不管它的最终结局如何,只希望它的所有者与管理者能记得,Volkswagen的本意是:人民的汽车。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