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之前先卖锹,乐视造车在耍什么花招?
09月24日, 2015 7,285 views
【引言】卖铁锹反而比淘金更赚钱,这是西方的商业智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东方的军事智慧。那么,提前布局充电桩的乐视,又胜算几何呢?
如果不是因为乐视,很多人可能仍然不知道一个名为“电桩”的公司。笔者此前收到该公司的活动邀请函时,也就是在看到乐视、众泰等参会方的名字后,我才确定这不是一封诈骗邮件,并且意识到有必要针对这家公司补补功课。
一、电桩是谁?
电桩,顾名思义,一定和电动车息息相关。打开电桩公司的官网,醒目地写着一句自我介绍——“我们是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运营商”,简洁但有点空洞,不过后面还加了一句注解:“我们正在全中国建立智能便捷的电动汽车充电和服务网络”。
电桩这个公司成立时间不久,今年9月9号的新闻发布会正是其成立一周年。创始人先越也很年轻,是个身高一米八的80后帅哥,曾经在金山卓越打过工,并深受当时的领导雷军的影响。随着一系列针对新能源车的利好政策出台,先越盯上了充电桩服务这个切入点,在去年9月创立了电桩科技。
梳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个月都有阶段性的进展:成立1个月后便获得泰坦新能源的天使轮投资;11月上线了电桩APP,随后与法国EP Tender达成战略合作;今年1月在成都发布智能充电目的地;之后的几个月里,进入上海、杭州、厦门等各大城市;与阿里展开技术合作……
虽然发展迅速,但如今炒新能源车概念的太多太多,相比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的动向,电桩过去一年里的成就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在业内并没能引起多少关注。
不过,成立一年以后,电桩给了媒体人不得不关注它的理由,因为它搭上了曾高调宣布造车的互联网巨头乐视。两家公司联合宣布,乐视向电桩注入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同时电桩也开启了第二轮融资。
二、乐视为何选择了电桩?
在应用商店中搜索电桩,你会看到很多汽车充电服务APP,电桩公司的APP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显眼。因为收到乐视的大笔投资,我们才特别注意到电桩这家公司,而乐视最初又是为何在众多充电服务开发商中选中了电桩呢?
其实,开发一款针对充电服务的APP并不难,很多互联网小团队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应用来。而电桩的想法远不止于此,它对自己的定位是以第三方的模式对充电设备商、电动车制造商、政府服务商乃至用户进行整合,利用所谓“互联网+”的思维打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续航短、充电难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大约有12万辆,而累计建成的充电桩只有3万个左右,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就在这种环境下,各个车企或服务商却依然各自为战,“谁建谁用,谁用谁建”,充电接口、服务、收费标准都不统一。电桩公司的想法就是要做一根线,把各方连接起来,形成“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开放的充电标准以及完善的充电网络势在必行,很多人也对此做过努力和尝试。但要做成这件事,牵涉到的利益方非常多,远不止汽车制造商和充电桩设备商。就以充电目的地为例,完善的公共充电设施必然要遍布小区、酒店、商场、景区等等地点,如何同如此繁多的业主达成协议就是件颇为棘手的事。
这一方面,电桩公司虽然规模尚小,但取得的成果并不差。它推出了规范、便捷的服务APP,就建立充电桩、安置专用停车位同酒店、政府等各方达成协议,目前正在北京南站打造上百个充电专用停车位,同时还联合了17个充电设备制造商,成立了去中心化的汽车充电联盟。
凭电桩一年内取得的这些成果,足以证明其不是一家随随便便搞个APP就来赚钱的互联网小公司。这是电桩能够吸引乐视目光的基础,而乐视选择投资一家充电桩服务开发商,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三、乐视造车,貌似有点靠谱了
在已经宣布造车计划的互联网巨头中,腾讯、百度、阿里及乐视是最受关注的几家,其中除了百度模仿谷歌、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外,另外三家涉足汽车的路径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自身互联网企业的背景为依托,联合整车企业或代工厂来生产高度互联化的电动汽车,以弥补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缺陷。
▲ “电桩”充电展示
不管是乐视还是BAT三巨头,业内对它们插足汽车的前景普遍并不看好,其8月中旬发布的一张“超级汽车”的效果图也引来不少嘲讽。不过,9月初有消息称,乐视的首款样车已经由众泰代工完成,预计在明年4月正式亮相。
几天之后,汽车圈内开始流传一则重磅消息:曾任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集团高管、有着深厚政府背景的丁磊即将加盟乐视。不久之后,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就在微博上正式发布了这一消息。与此同时,在北京举行的电桩成立一周年发布会上,乐视投资电桩,成为第二大股东的消息也公诸于众。
▲ 贾跃亭(左)和丁磊(右)
随着关于乐视造车的进展一个接一个曝出,之前对其没有关注、或懒得关注的很多人忽然感觉到,乐视造车好像越来越靠谱了。而在之前,对于这些扬言要造汽车的互联网企业,不少传统车企都是嗤之以鼻的态度。越了解汽车的人,对汽车产业就会愈加敬畏,没有人会怀疑丁磊在汽车业中的资深背景,而他不惜弃官加入乐视,不代表乐视造车必然成功,但起码大家在谈到这件事,不会再轻易甩出一句:图样图森破。
其实,即便造车项目不顺利,乐视投资电桩,也为其在新能源汽车掘金潮中分一杯羹做好了准备。如果造车成功,它在充电服务方面的预先布局就等于如虎添翼,反之,乐视如果在这股“掘金潮”中没有挖到金矿,它在“卖锹业务”中收获的报酬和地位想必也甚为可观。
当然,如果金矿最终证明是不存在的,或含金量不高,那么无论淘金者还是卖铁锹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