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千里夜谈,一篇阅读量8万+的文章为何被删?|内幕
08月26日, 2015 8,497 views
【引言】车聚君一篇阅读8万+的文章被删了,与长安福特有关。汪涵说: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嗯,车聚君今天也想这么说。
事情是这样的。车聚君在7月18日推送了一期文章。头条名为《独家:6月汽车投诉排行榜,质量最差的原来是它!》(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文章以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公开的投诉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点评。
可能因角度新颖,贴近民生,阅读量快速上升。一天后阅读量达到了3万,两天后达到了8万多。这也是车聚网公众号创立以来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之一。
文章也被今日头条、搜狐汽车、新浪微博等平台推荐,也引起了人民网的兴趣。但五天之后,文章却成了这样:
故事得从22日,长安福特公关部打来的一个电话说起。对方客气的询问能否删帖,车聚君婉拒了。因为回想了一下文章内容与写作初心,都没有“黑”福特的地方。数据源是国家网站的公开信息,人人可以查到。分析方法上,加入了销量占比的因素,避免了“因为销量大投诉才多”的质疑。
高潮是,这位公关人员称,长安福特的公关总监已经定好了下午5点多的机票,正在从重庆飞往上海途中。不管多晚,希望一定要见一下。
车聚君顿时凌乱了。因为当时是下午四点钟,工作最忙的时候,这种打飞的“闪约”还是第一次遇到。还有一个问题是,车聚君当晚已经有约。
不过,工作人员执意要约,且见的好歹也是公关总监,咱也不能太装不是。于是把会面定在赴完第一个约之后的9点钟,约好谈一个小时。
没想到,9点多见面,一直聊到了接近凌晨。
长安福特公关总监王先生一行三人的态度诚恳,大致提了这几个观点:
一、他们也相信车聚君并非恶意攻击长安福特,也基本认可甚至赞赏文章的写作角度与方法。
二、但他们认为,该文的一个瑕疵是:文章的标题把投诉量与质量联系到了一起,有欠严谨。他们认为,投诉量大不一定说明质量差,其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或许是车主被人唆使集中到质检总局官网进行了投诉等等。
三、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篇文章被其它品牌“利用”了。理由是,发现某品牌的4S店公众号对该文进行了较大量的转发,从而造成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导致福特品牌美誉度一定程度上受损。
对于第二点,车聚君认为,这个标题或许不完美,但到不了误导的程度。因为把投诉量与质量相关联也是公众的一般认知,换句话说,投诉量少不一定说明质量好,但投诉量多还是说明质量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重要的是,车聚君并没有单纯比较投诉量,而是把销量占比也拿来,用投诉占比除以销量占比,得出投诉销量比。应该说是目前已知常用方法中,比较公平的一个算法。比如,福特的市场占有率为4.7%,但它6月的投诉占比却为28%,投诉比为6.0。
按王先生的说法,如果标题从《6月投诉排行榜,质量最差的原来是它》改为《6月投诉排行榜,投诉最高的原来是它》就没事了。
说实话,在速读时代,我真不确定读者们能从中品出多少差别。
事实上,就在刚刚,车聚君随手打开质检总局的官网,把投诉专区第一页截了一个屏,发现是这样的:
把第二页打开,又是这样的:
嗯,简单打开两页共30条投诉中,福特就占了13条。在这种情况下,争辩投诉多和质量差的关系还有多大意义呢?
而且,文章中不止一处提到:此文的样本仅为一个月的418份投诉案例,不一定能反应车型或品牌的质量全貌,只供大家参考。话都说的这么小心翼翼了,还被厂家投诉删稿,车聚君也不知道以后还能写什么真实可读的文章了。
不过,车聚君还是愿意尊重王先生的意见,即以后我们尽量避免把投诉与质量直接关联的说法,同时加强数据的核查,以减少任何可能存在的歧(shan)义(gao)。所以,以后车聚君(如果没有被封号)会继续跟踪此类数据,并做更准确的报道。
至于第三点,长安福特认为因为车聚君的文章“被人利用”了,所以就要承担一定责任。比如即使不能删稿,也应写一个说明,指出投诉量与质量不是一回事,且以后行文会更严谨云云。
嗯,这好比,一个商店专售一种锋利菜刀,一个人买了菜刀后,砍伤了他的仇家。于是仇家找到商店说,你要么把这菜刀下架,要么贴一个告示,声明一下不该把刀做的这么锋利,并且以后只卖更安全的菜刀。
呵呵。突然,好心疼双立人。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截止目前,只有车聚君的原创文章被删除,王先生声称的竞品的转载文章都还健在。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否达到了长安福特的初衷?
回到刚才的比喻,这仿佛是说,被指砍了人的人仍然在街上光明正大的走来走去。而卖刀的商店却被投诉而被迫把菜刀下架。
这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世界。有时,车聚君真想飞到Kepler 452b上问一问,另一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看的。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那些被指砍人的嫌疑者,很多并不是买的菜刀,而是从商店里偷走的。因为那个竞品品牌旗下的各4S店,在转载车聚网的文章时,大多没有注明出处,更没有标明作者。
从这个角度讲,长安福特去举报这些人偷东西而使“凶器”销毁更明智一些,而不是急着让商店下架正常产品。
当然,整个沟通过程中,长安福特的公关人员们还是非常职业、非常客气的。如果不是对方不下三次提到长安福特的法律部门以及可能的法律手段,车聚君一直以为这是一个读者见面会。
在这里,车聚君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一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车聚网公众号、网站都消失了,也不要过于惊讶。只要记得:我们来过。
不是危言耸听。
当晚车聚君态度很明确,不会删稿;至于要不要发一则致歉说明,需要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第二天(23日),编辑部商量下来,感觉单独发说明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并无违反新闻的真实性。过于配合厂家会影响我们的独立性,进而损害公众的知情权。“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是车聚网的一贯宗旨。
而且,我们不确定长安福特会拿这篇说明做何种用途。在以文字方式询问了公关人员后,没有得到正面回答。
24日晚车聚君收到一条微信通知:经用户举报, 发现涉嫌发布不实信息。该文已删除处理。为了慎重起见,车聚君向长安福特的公关进行了核实,得到如下答复:
好了,故事差不多讲完了。
我们知道企业不易,职业经理人不易,但编辑部一帮同仁折腾一星期写出一篇惠及民生,反响良好的稿件就容易吗?更重要的是,那些买了车遇到问题又不能解决的消费者,就容易吗?
我们也知道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格外复杂,厂家间利用媒体互相攻讦之事不少,最后无法公关的就设法一删了之。只是在刀来剑往之间,有人真正关心过事件的根源:消费者的利益吗?如果不发生众多车内异味、双离合问题、断轴问题,或者发生了问题厂家积极去沟通解决,会有这么多投诉吗?没有这么多投诉,哪有后来“千里夜谈”的故事?
删稿不能解决问题。埋头提高产品质量、俯身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开怀正视媒体的客观报道,最后切实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成为竞争中的真正赢家。
亨利·福特一句名言令人动容:“不能提升人民福利层次的工业体制是失败的”。那么一家不能消除消费者大量投诉的汽车公司又是什么样的呢?
车聚君很欣赏媒体同行《汽车公社》的一张宣传图:我们不打算去开普勒452b,探索不止于当前,我们坚持发现更好的自己。是的,这也是一种“进无止境”,目标是更好的自己。
把自己做好,才能遇见美好。
对了,为了满足一些看热闹的聚(sun)友(you)的期待,车聚君愿意说明,整个正式沟通过程中,双方没有谈到商业合作,也没有谈及其它利益交换。一定意义上,更像是一场“咬文嚼字”的学术研讨会。直到,咖啡店的小姑娘提醒我们营业时间到了。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