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黄昏,简析2015年前4个月中国车企销量 | 数聚
06月1日, 2015 7,635 views
中国汽车市场变化之波谲云诡,无人能测。记得2009年1月,去一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面试。面试官是一美国人,他的第一问题就是:你认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率会是多少?我说与GDP增幅相当,约8%左右吧。对方一个毫不掩饰的冷笑,然后认真的看着我说:他们的预测是-1%到-5%。
当时,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
我相信这位美国专业人士很了解汽车市场与预测,但我相信他不了解中国汽车市场。尽管他们公司的报告卖给各大国际车企、零部件公司的费用以百万美元计。一年后的数据显示,当年的汽车增长率为46%。是正的,不是负的。
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明中国汽车市场会一直如此红火,而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非线性增长。变量很多,关系微妙,世界上最严谨的数学模型也无法预测精准。
如今,类似的剧情又在上演。但这次中国汽车市场会像六年前一样出人意料的反转吗?难。
原因很简单,中国汽车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市场。从第三个包子吃到第五个包子可能不费力,甚至在饿了很久的情况下会吃的很痛快,但再到第七个包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另外,宏观经济的增长放缓,让大家的购买预期迅速降低。
第一个原因影响经济车型的销量,第二个原因影响豪华车型销量。所以,福特、大众、现代、通用纷纷祭出了花样不同的降价法宝,福特甚至宣布减产。而豪华车日子一样不好过。成都宝马可以打六折,曾经一度炙手可热需要加价的路虎极光,目前竟然出现11万的优惠。一面是经销商的反水和倒闭潮,一面是厂家收到当局反垄断调查、以及消费者日益高涨的维权热潮。一句话:地主家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
个性化、小众化、高溢价化的车型受影响最大,而越实惠的车型则依然畅销。市场的寒风,一下就把那些“虚胖”的装逼犯吹回了原型,那些一直“死壮”的实惠车型则一直热销。前者如凌渡,后者如昂科威。
下面来看一下1-4月中国排名前15的企业,它们的爱恨离愁吧。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为香港盛博公司提供的终端注册数,与我们平时常见的中汽协和乘联会公布的批发数据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上应该趋同,且相对更加精准一些。
上海大众依然第一,但出现了同比下跌3.1%的窘境。这也是前十五名少数下跌的企业,而且跌幅最大。其中主要原因是主力车型朗逸家族同比下跌13.8%,桑塔纳家族下跌21.9%。“套娃策略”在“越骂越成功”之后,终于收到了市场的深深恶意。说明民意终究会影响现实,只是经常来得晚一些。
斯柯达品牌除明锐同比增长29%外,其它车型悉数下跌,包括车名曾恶评如潮的野帝,在SUV热潮高烧不退的大背景下,能同比下跌9.2%也是不易。
总的来看,如果说桑塔纳是败在令人发指的减配上,那么其它车型则尝到了外观欠佳的苦果。明锐的外观则表明:原创性、协调性、高辨识度的设计还是能一直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而配置、外观都不错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一定热销。比如凌渡。今年一月,在凌渡上市会上,贾鸣镝说这款“宽体奢适跑”月销不上一万就不算成功。数据显示,前4个月,这款被寄于厚望的车型在终端共销售了11350辆,平均月销不过2838辆。这显然不算成功。
刚刚上市时一众媒体不顾现实中加价一万以上的实事,而大呼实惠的热闹场面,如今看来更像是讽刺。还有自媒体以“凌渡月销轻松过6000”为题助攻,可在终端销量面前,那更像是向经销商压库的一个铁证。那句话怎么说着来着?装什么必被什么。
上海通用同比增长12.4%,在一片哀鸿中还算体面。一度做为合资小型SUV代表之作的昂科拉同比下跌13.6%。这同样证明,实惠度不够的车型会被市场无情教育。而出自同一平台、性价比更高的创酷,则实现了平均月销过5000的殷实成绩,正快速逼近表哥昂科拉。
主力车型凯越虽同比大跌41.5%,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刚上市的新英朗让路。用更高一级的品牌和更高一级的车名,来实现一款产品力相对平庸的车型在销量与利润上齐增长,不得不说通用的市场部还是懂中国市场的。那句“懂你说的,更懂你没说的”,还真不是白说的。
总的看,整个别克品牌的增长势头还不错,特别是“双君”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有一些小众化的英朗XT也实现了58.4%的增长。说明2010年通用暗中定下的对标奥迪的战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而真正发力的新中坚力量,可能是即将上市的威朗。这款真正替换原英朗GT的A+级车,将直接与换了后悬的速腾、初出茅庐的凌渡展开贴身肉搏。
改款后的新赛欧,并没有比上一款好看多少。加之自主优秀车型的围攻,出现0.9%的负增长并不奇怪。而雪佛兰的主力车型迈锐宝,则像一块“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顶着“屌丝三宝”的诨名,硬是实现了月销过万、同比增长18.6%的扎实成绩。
凯迪拉克的增长速度,近期一直令人侧目。在江河日下的豪华车市场,一直和英菲尼迪保持着类似的神奇的高增长。ATS-L已经跨过了月销过2000的门槛,和沃尔沃S60L、奔驰新C级等量齐观,尽管它们目标客户大相径庭。问题在于,这个品牌的SUV还没有一款国产,这多少会影响到它当初定下的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
一汽大众是另一个出现同比下跌的品牌。虽说1.5%的负增长不算太严重,但如果考虑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与目前如火如荼、延绵不绝的速腾车主维权相关联,且一汽大众目前并没有妥善解决的迹象,这种负增长的趋势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新浪微博上,有的速腾车主通过照片显示,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在一汽大众的4S店门口进行问题车的现场展示,苦口婆心的劝说速腾准车主放弃购买计划。这个群体的决心和行动力,似乎比2013年前后的DSG车主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除了上市的高尔夫7仍保持了26.9%的高增长外,其它车型均出现同比下跌。主力走量的捷达、宝来分别下跌13.9%、33.0%。更高性价比的其它合资车型、技术与做工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经过长期的“反神车”运动,终于从大众的长青树车型中分得了杯羹。
一汽大众的奥迪品牌,实现了18.3%的增长。这应该是令这家企业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除了A4L有5.2%的负增长,奥迪其它国产车型都形势一片大好。Q3抓住了紧凑型SUV的热潮,收获了23.2%的增长。而A3的平均月销接近5000辆,价格与凌渡相当,销量却远超对方。再一次说明,有面子、有实惠的车型永远是王道,特别是在经济形势欠佳时。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当合资车企中的大神们,纷纷被雷劈时,一些二线欧美系及日系们开始剑指神坛。而一直饱受争议的优秀自主则异军突起。以后两篇会聊一下,在这个去神化的时代,那些相对平凡的车企们不平凡的世界。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