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来围观!汽车与IT业掀起地图争夺战

【引言】 近日,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和以百度、腾讯、Uber为代表的IT产业,为了一家地图供应商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争夺战,它就是诺基亚旗下的HERE地图。

估计连诺基亚的高层也没有想到,该公司在公布出售旗下HERE地图业务之后,竟然引爆了传统汽车业与IT业的一场争夺大战。这场大战中,每个角色都不容小觑,个个都是行业巨头。

一、汽车、IT巨头哄抢HERE地图

4月15日,诺基亚宣布将出售旗下的HERE地图业务,以便为收购网络设备商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公司募集资金。消息一出,汽车和IT行业的几大巨头迅速行动起来,摩拳擦掌要将全球一流地图供应商HERE收入囊中。

汽车产业的主要竞标方为德系三大豪华品牌(ABB),这三家互为死对头的豪华车企很少团结起来,不过,为了能成功收购HERE,它们这次很快就结成了联盟。据悉,ABB为了这一收购各自准备了7亿欧元的资金,并联合了美国的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

IT阵营中,诺基亚针对转让HERE业务已经和美国的苹果、Uber、微软、亚马逊及Facebook等公司进行了接触,而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成为这一业务的潜在收购方,其中最近加入战团的腾讯一出现就给出了40亿美元的报价,资金高于所有竞购方的报价。

之前传出百度也加入了德系ABB的收购联盟,但之后又改弦易辙,与Uber结成联盟,另外也联合了私募股权公司安佰深(Apax Partners)。据猜测,百度的意图是为了在国内创建一套高清地图,谷歌之前在国内的这一意图遭到政府禁止。实际上,百度和HERE之前已经建立了合作,在国外,百度地图使用的数据正是由HERE提供。

那么, HERE地图究竟有何等魅力,吸引了两大阵营的巨头企业来哄抢呢?

二、HERE地图优势何在?

2008年,诺基业的手机业务尚未出现明显萎缩,该公司就早早地对地图业务进行了布局,于当年收购了美国地图供应商Navteq,并将2007年推出的Ovi地图更名“诺基亚地图”。2012年,诺基亚将地图业务更名为“HERE地图”,并收购了3D地图公司Earthmine,从而获得了3D地图技术,并改进了街道级的照片捕捉技术。

HERE公司目前大概拥有6,000名员工,在全球设有200多个分部。该公司同车企的自动驾驶团队已经合作了数年,它相对其它竞争对手的最大卖点是超精准的地图制作技术。而在近一两年中,HERE也正在推动3D地图技术。

目前,诺基亚已经积累了30多年的地图技术经验,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六大洲数字地图的公司,可提供34个国家的实时路况信息,收录了近两百个国家的地图数据。相比其它公司的地图产品,HERE地图的离线下载、交互界面、3D道路地图等功能都有着明显优势。

HERE地图CEO Michael Halbherr接受外媒采访时曾称,全球80%的车载导航采用的都是HERE地图。在美国和欧洲,HERE的汽车地图业务远远领先其竞争对手TomTom。

三、地图技术对无人驾驶至关重要

先进的地图服务并非只能用于导航系统,未来自动驾驶的发展也与这一技术密不可分——自动驾驶需要更多、更详细的周边信息。此外,类似道路救援、交通警示等与汽车相关的智能手机和车载应用正在快速涌现,而地图服务可以为这些应用提供一个平台。

不管是谁掌控了HERE,在未来的无人驾驶及车联网技术发展中,都有机会占据有利地位,且可以摆脱对谷歌地图的依赖。要知道,谷歌对汽车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不一定和其它传统车企合拍。

在零部件配套领域,车企们都会尽力避免过于依赖一两个少数供应商,但在地图领域,他们可以选择的公司非常少。除了HERE和TomTom外,全球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尖端地图技术的只有谷歌。鉴于谷歌已经涉足汽车业,多数车企可能对谷歌持有戒心。谷歌将来或许会创建一个类似安卓系统的开源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并向所有汽车厂商开放,从而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这点也让传统车企颇为担心。

HERE地图最终花落谁家,可能会决定谁在未来无人驾驶技术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我们就搬好板凳,好好观看这场汽车和IT产业的抢购大战吧。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shingowoo,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张卜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5/05/24/20416/

文章标签: HERE地图  无人驾驶技术  谷歌  

版权属于: 车聚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速来围观!汽车与IT业掀起地图争夺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