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必看!你真的需要备胎吗?
04月16日, 2015 9,342 views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受到了车主们关注,视频针对几款主流车型的备胎尺寸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车型在全尺寸备胎、非全尺寸备胎、补胎液的选择上各不相同。
视频中,主持人虽然尽力保持客观、中立,但依然流露出对全尺寸备胎的赞许和对非全尺寸备胎和补胎液的怨念。那么,事实当真如视频所言,全尺寸备胎一定好于非全尺寸备胎,补胎液不入流吗?
备胎的重点在于一个“备”字。“备”字简明扼要的指出了备胎的用途—-以备万一。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备胎同时发展的还有快速修补技术,他们也可以达到和备胎同样的效果。因此,笨重的备胎逐渐被一些车企抛弃,最彻底的宝马已经全系采用防爆胎,直接舍弃了备胎。因此,视频中良心论评价车企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视频之所以能引起共鸣也恰恰是抓住了车主们“因为我不懂,所以它可以没用,但不能没有”的心态。
一、需求不同选择不同?
宝马舍弃备胎是有道理的。宝马标榜运动,所以它特别在意车辆前后配重比以及自身重量的控制。定位高端的宝马没有成本上的负担,车主对防爆胎的高昂价格并不敏感。事实也证明,防爆胎不仅没有成为宝马的负担,反而成为卖点之一。
备胎以及补胎液都因需不同,即便同一个品牌、同一款车型都会因不同需求而选择不同方案。譬如东风本田杰德,定位较低的五座版有备胎,较高的七座版反倒没有了。在一些主打空间的MPV上,我们很少发现备胎的影子,比如广汽丰田逸致、上海大众途安、进口大众夏朗等都没有配备备胎。不仅如此,一些SUV也存在这种情况,进口奥迪Q5没有备胎,国产版却配有备胎,奥迪Q7低配是全尺寸备胎,顶配却是非全尺寸备胎。对于这一点,很多消费者都感到疑惑。
备用方案是厂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的决定。全尺寸备胎和非全尺寸备胎各有优势:全尺寸备胎虽然有尺寸优势,但它会侵占后备箱容积,影响车辆实用性,而较大的重量也会导致油耗升高。奥迪Q7顶配之所以配备非全尺寸备胎,原因就在于后备箱无法放下顶配的大尺寸备胎。相比之下,非全尺寸备胎重量轻、体积小、不侵占后备箱空间而受到一些注重家用的车型青睐,比如搭载非全尺寸备胎的RAV4后备箱要比搭载全尺寸备胎RAV4后备箱大出一圈。
全尺寸备胎RAV4(国产) 非全尺寸备胎RAV4(美版)
如同厂家对车型定位一样,车主对备胎也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人要求备胎和正常轮胎同规格,他们希望车辆意外时可以及时更换,以便留出更长的处理时间。有些人要求一般,只要求备胎在意外发生时维持车辆运转到修理厂即可。有些人要求操控,他们想减轻更多的车重、增加车辆实用空间,对于这些人,防爆胎或补胎液是更好的选择。
二、备胎之外的选择–补胎液
补胎液相对传统备胎操作更简单、更方便,只需简单几步就可以让车辆运行几十公里,极为便利。如今,越来越多豪华车也都开始采用补胎液这种方式。选择补胎液不一定就代表厂家节省成本,前面提到的本田杰德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点—五座低配有备胎,七座高配是补胎液,七座选用补胎液极有可能是为了提升实用性而做出的妥协。
大部分品牌都有采用补胎液的车型,其中有的是追求实用,有些则是出于对车重以及前后配重的考虑。省却备胎之后,汽车设计就可以不必过于考虑空间,因此诞生了很多溜背的轿跑车。这种空间局促的车型因为省去了备胎,后备箱也就不再那么鸡肋。目前采用补胎液比较著名车型有讴歌ILX和沃尔沃S60L。
沃尔沃快速轮胎修复工具
对于没有备胎的车型,讴歌和沃尔沃提供了快速轮胎修复工具包,包括充气筒和快速补胎液。补胎液的工作原理是将泡沫状液体通过气门嘴注入轮胎,同时利用压缩气罐或充气筒为轮胎充气。在车轮运转过程中,液体会均匀涂抹在轮胎内侧形成一层密封膜,起到补胎的效果。简单修补之后,车主就可以驾驶车辆寻找附近的维修厂。
三、使用效果各有利弊
实际使用中,无论全尺寸备胎、非全尺寸备胎、补胎液和受损的防爆胎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它们均要求车辆的时速限制在80千米以内,个别全尺寸备胎的时速限制可以达到100千米,使用路程一般都在几十公里以内。备胎的设计初衷是轮胎破损时帮助车主寻找附近的修理厂,这点就像手机低电量提醒,仅仅是一种应急方案。因此,无论何种解决方案,车主在轮胎受损之后都要及时寻找维修厂。
防爆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防爆胎别名“缺气保用轮胎”或“泄气保用轮胎”,可以在漏气时继续维持车辆行驶50公里-8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装备了防爆胎,车主仍需要在破损后尽快进入维修店维修。由于市场规格较少、技术复杂、售价较高,防爆胎一般只用于高端运动车型,因为其胎躁会明显偏大,略欠舒适性,不过它是使用效果最好的方案。
几种方案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在高速路上,补胎液是要优于非全尺寸备胎的。如果轮胎在高速上发生故障,更换传统备胎花费的时间远比补胎液要长,而过于复杂的操作过程也不利于自身安全。其次,由于规格不同,非全尺寸轮胎的抓地力与其它轮胎并不一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全尺寸备胎在更换后效果最好,但全尺寸轮胎重量过大,一些体力较小的车主如果独自出行,也不容易更换。
车聚小结
全尺寸备胎虽然效果最好,但操作难度大,影响车辆的油耗和空间。非全尺寸备胎效果一般,操作难度依然很大,对车辆实用性影响较小;相应的,时速和里程的限制也更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全尺寸或非全尺寸备胎,都只是应急之用,如在规定里程内依然找不到维修店,仍需紧急救援。
补胎液操作难度较小,且不影响车辆的实用性,但在发生较大胎伤时,就无济于事了。另外,部分补胎液可能对胎压监测传感器造成损害。防爆胎几乎不需要处理,但舒适性较差,且更换成本较高。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地拿备胎来判断企业是否有良心,这大都是企业根据车型定位反复权衡的结果。
不过,车企迫于降本和油耗新标的压力,可以预见,配有备胎的车型会越来越少。说到底,配备一套质量过硬的胎压监测系统,和一个响应迅速的专业救援团队才是硬道理。
注:本文只针对家用车、民用车范畴,不适用越野车等特殊用途车型。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