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手记』零部件业G20模式难获成功

『村长手记之三十二』村长近日得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为扭转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空心化严重的局面,组织成立“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组织”,聚集了细分领域20家龙头企业,意在集中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突破;该组织得到了4家大汽车集团的支持。

和张小虞会长一样,付于武先生的职业生涯也都贡献给了汽车产业,年逾古稀仍为产业发展奔走呼喊,真的值得钦佩。只是就笔者了解到的信息而言,上述模式(以下姑且称之为“G20模式”)在产业目前大形势下难获成功。

本土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低、实力弱的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当前形势看,零部件产业的全面崛起即便不是绝无可能,也是难度超大。为今之计,只能是先将有限的资源向那些掌握着先进技术或与外国零部件企业差距不大的本土企业倾斜,这应该是G20模式的逻辑起点。

这部分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其自主创新的产品难以获得整车企业,尤其是合资汽车企业的订单。这种窘境不能归责于后者,尤其不能归责于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因为没有人或组织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买单;当它们还在为生存努力时,自然没有义务为上游零部件企业买单。因此,G20模式如果希望整车企业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扶植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并不靠谱。因为这是让前者在看得见的眼前利益和存在变数的远期利益之间选择,理性的选择会是什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与爱国、民族情怀等无关。

因此,G20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得到足够的资本支持。但风投会愿意进来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一则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太“实”了,难以找到好的概念进行炒作,没办法一夜暴富;二是此类投资的回报周期至少要3年以上,不符合风投“快进快出”的定位;三则是退出机制不健全,套现不易。

在笔者看来,可行之计应该是有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投资基金,对于有投资潜力的项目,由该基金和同样感兴趣的整车企业合资成立公司,后者可以占小头,待公司盈利之后前者再逐步套现退出。但要实现这个定位,此基金的体量将非常大,并非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筹措的,而应由中投这样的央企巨无霸承担。

以上村长的一家之言,无意抹杀付于武先生的奉献与付出,只是想为他付出努力的事业提一些建议。倘若能有一两点有用之处,能够帮助付于武先生完善自己的计划,也算是村长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进了一丝绵薄之力。

禅房村者,汽车业从业人员也。10余年间,既接受吉工大、北大、清华3所名校之熏陶,更历经媒体、国家机关、高校之磨练,形成了对汽车产业的独特认识。

村长手记是禅房村在车聚网(www.autoju.com)的专栏名称,用经济视角聚焦汽车产业变化的短篇文章。工作日每天更新一篇,没有大道理,只说大白话。

作者:禅房村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4/12/11/6098/

文章标签: G20模式  付于武  汽车零部件创新组织  

版权属于: 车聚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村长手记』零部件业G20模式难获成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