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颠覆汽车业的IT人图样图森破

随着硅谷英雄艾伦·穆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汽车成功实现异军突起,国内IT业部分天使投资人和企业家仿佛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金矿”:汽车业。这是一个年产量达到2200万辆,保有量超过1亿辆,且在可预见的5-10年内仍将继续高速增长的大金矿。而现在盘踞在这个圈子里的汽车人实在没有什么竞争力:他们不懂互联网思维,不了解口碑营销,不重视用户体验;他们引以为豪的技术、生产模式等,在互联网企业面前都太小儿科了。

一时间,IT产业将要颠覆汽车业的言论甚嚣尘上。

对于持这种观点的IT人,我只想说一句:您在IT业或许是大佬,但您要是想进入汽车业,可就图样图森破了;所谓“用IT技术颠覆汽车业”的说法,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先让我们看看以特斯拉为首,乐视网跟进的一波互联网企业,它们试图造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擅长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进入汽车业时都“不走寻常路”而愿意挑战新能源汽车呢?用一位金融投资人的话来说,就是“现在都是全球采购,什么零部件都能买得到。互联网关键在于思维,组装还不容易吗?关键是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没错,貌似已初步成功的特斯拉是这么做的。因为新能源汽车“淘汰”了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由此带来的传动系统的优化,使其结构看上去较传统内燃机汽车要简单,因此更受业外资本青睐。但其中有几个问题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第一,成本问题。特斯拉作为有钱人的玩具,成本问题并不大,但如果要成为传统汽车那样的交通工具,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它的前景。而新能源汽车在没有批量之前,其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劣势太大,难以与传统燃油汽车想抗衡。

第二,安全问题。汽车毕竟是特殊商品,安全仍是第一位的。电脑蓝屏了都会导致许多损失;车载电脑要是蓝屏了,汽车可能会撞死人的。对于这个问题,特斯拉的作法是不改变车的硬件,其方向控制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电气控制体系;而将软件系统IT化,把导航、多媒体、门窗控制等交给智能系统。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病毒问题,相关技术是不能使用的.对安全的严格要求,使汽车注定不可能像手机那样被互联网改造的那么明显。

或许有人会和我争辩说,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假以时日都可以解决。OK,我也认为,或许可以。那么,思想层面呢?并不先进!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路线图其实和10年前想要进入汽车业的国内资本是一样一样的:都认为生产汽车很简单,都认为零部件可以通过采购得来;可惜当年的局外人真正进来后才发现,这潭水太深了。

此外,我还想特别提醒觊觎要颠覆汽车业的IT人一句,特斯拉并没有标本意义。首先,它的模式还远没有成功。特斯拉迄今赚的钱并非卖车得来的,更多的是来自碳排放指标。其次,它定位为富人的玩具,走的是豪华的小众路线。一家美国企业可以走是因为它的目标消费者是成熟的,但中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中国需要的电动汽车,是普罗大众都可以承受的交通工具。不客气地说,小型低速电动车才会是真爱。

综上,对于那些试图通过炒作概念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IT企业和人士来说,“计划”颠覆汽车业没有问题;但如果真的认为和汽车人相比,自己拥有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上的代差,可就图样图森破了。

作者:禅房村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4/09/15/299/

文章标签: tesla  特斯拉  

版权属于: 车聚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1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想颠覆汽车业的IT人图样图森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