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诛心”竟不是成语!听文学博士后解读网络热词
10月23日, 2024 5,457 views
引言: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暴力与侮辱含义
“杀人诛心”在现代当代规范辞书《新华成语词典》(2015年商务印书馆第2版)《现代汉语词典》(2019年商务印书馆第七版)《汉语大词典》(202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版)均未收录。主要使用范围和场合,属于网络用语。准确来说,该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语,本质是网络用户共创词,已成“流行梗”。对待这类词语,其真实意思取决于上下文语境和个人表达习惯。
1、 “杀人诛心”的词义说明
汉语很多词汇都是偏义副词结构,表面是并列结构,其实侧重点在某一个部分。类似说“国家”,基本指的都是“国”,而没有“家”。显然,“杀人诛心”这句话侧重点在于“诛心”。因为现代的法治社会,“杀人”这样的暴力犯罪与暴力活动,肯定是非常少。
“诛”的古今词义有巨大的差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诛,讨也。”这个字归属《言部》,属于口头上的责备与批判。2010年《让子弹飞》上映后,这句话在网络上开始流行,“杀人诛心”的语义重点也放在了“诛心”二字上,脱离了“杀人”的本义,而变成一个网络热梗。
大致含义有:“胜利者的精神胜利法”“厉害了”“扎心”“搞笑”“还得是你”等,如前所述,这些含义都有不固定的共创性,取决于具体语境。
二、“杀人诛心”使用语境
“杀人”和“诛心”本身是一个并列结构,强调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杀人”是物理的消灭;“诛心”是言语上的责备。但是基本使用的语境,都是语言的指责,从来没有用于“消灭肉体”的意思表达。
“杀人诛心”的含义取决于使用环境。在个人微博等社交平台,它无疑是一个网络热词,并非正式而规范的个人声明。在很多的微博表达当中,都有使用为“虾仁猪心”等现象,广泛应用于体育、娱乐、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中,形容一种“急智”或某种让人意想不到但又有一定道理的巧妙应对,抑或是以一种绝对优势获胜后的炫耀姿态。
众所周知,谐音的表达,大多是用来调侃和娱乐。第二是有上下文表情包的语境(后面有“狗头”“猫头”表情包,具有明显的娱乐属性)。我们更倾向于,大多数表达者通常想以一种调侃的态度进行委婉的批评,一般混合有惊讶、肯定、和克制的讽刺意味,其中的负面含义非常低,综合评判仍是一个正常的网络语使用场景。
三、“杀人诛心”词义演化
一般认为,诛心一词源于《后汉书·霍谞传》之“原情定过,赦事诛意”以及《春秋》中的“君子原心,赦而不诛”。主要指古代一种刑罚准则,即以当事人的发心是否为善来判断是否应受惩罚,属于动机论。
长期以来,“诛心”未见明确收录于辞书正典中。直至明清,才在《石田杂记》、《儿女英雄传》、《镜花缘》等著作中出现。“杀人诛心”一词,更没有收录进权威词汇之列,属于言语表达者的个人创作,仍然停留在个人“言语”层次,类似于很多学习语言孩童自创的语言;只有那种被大报大刊,或者权威媒体使用的词汇,才能称得上“语言”内容。汉语的词义发展有时代性,每个时代均有新词新义产生。有些新词新义昙花一现,很快消亡(王 宁:《论新词语的短期消亡》,《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0页。)
“杀人诛心”也是这样类似的词汇,现阶段最为权威与公认的语料库,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举出的例子,基本都是网络语言。使用的环境内容都是表示戏谑和调侃,没有一处指的是“杀人”这类的暴力用语。
我认为,比较权威的《光明网》《澎湃新闻》上有两个例子,比较能够说明问题。比如:
《“没人疼就去爬山,爬完浑身疼!”网友:杀人诛心指路牌》(2023-11-06 )
立牌者“杀人诛心”显然是一种调侃和戏谑,岳麓山爬起来非常辛苦,加上湖南炎热的天气,爬完了自然是全身疼痛。
又比如:
《一场“杀人诛心”的德比后,曼彻斯特的天属于蓝色了》(澎湃新闻2018-11-12)
这场曼联与曼城的比赛,标题使用“杀人诛心”强调的是,曼联的比赛实力强大。在比赛过程当中,充满了统治力,能够很顺利地战胜曼联。显然这个词就是一种调侃词汇,证明“曼城”的实力强大。
综上所述,根据“杀人诛心”的常用网络语境,我们认为该词一般用于表达一种日常休闲的调侃与戏谑,适用场合比较随意,其语气的程度与“侮辱”“攻击”还差得很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