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三地同测,小鹏G3冬季实际续航324km 续航打折率62% | 聚驾
12月26日, 2019 46,255 views
冬至。各开一辆小鹏G3 520,北上广三地媒体几乎同时出发,一路向北。我们模拟真实用户的常规驾驶方法,最终测出了它的冬季实际续航,结果如下:
1 温度与续航正相关,但影响没那么大
车聚君先说一下几个意料之中的:
▎续航里程与温度正相关,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实际行驶了297.3km、305.7km、332.0km;
▎出发前预估续航打折率在60%-65%之间,结果恰好也是:北京59%、上海62%、广州65%;
▎平均时速与用户的日常驾驶吻合,即便遇到大雪封路的北京,平均时速也达到了72.5km/h;
▎北京和广州尽管有小意外,但三地最终剩余续航均在30km以下,完成预定目标,更具参考性。
一个最大的意外是:温度对续航的影响没有想像的大。
百零续航(从电量100%开到0%的续航,以实际消耗90%以上电量的比例推算),北上广分别是:309km、323km、340km。最冷的北京只比最热的广州少了31km的续航。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接近尾声时,车聚君通过对讲机得知,上海和北京的平均能耗居然是一样的,当时都是18.4kWh/100km,可是二地温度差了10度左右。
以上说明:0度以上的气温,对小鹏G3续航的影响比较有限。
当然,如果温度降至0度以下,影响必然很明显了。这对东北用户来说很重要。以北京@电动知士 本次实测体验为例:出北京后至玉田这一段,气温在3-5度左右,能耗与掉电比与上海、广州不是很大。
但向北进入承德山区后,温度最低到了-5度,能耗马上开始提升,最后50km的平均电耗大约为22kWh/100km,估算的掉电比也在1:2以上。幸亏最后及时停在了刘杖子服务区,不然困在北方的雪地里等拖车可不美好。
那速度的影响呢?这就需要看一下上海的详细数据了。
2 速度与续航负相关,但也有例外
先分享一个概念“掉电比”,即实际行驶一公里,表显续航掉X公里,我们就称这一段的掉电比为1:X。
以上海实测情况来看,这辆小鹏G3 520在高速上的掉电比大致如下:
120km/h时速时,掉电比为1:1.8110km/h时速时,掉电比为1:1.6100km/h时速时,掉电比为1:1.5
从盐城返回时,我们得到如下数据:
90km/h时速时,掉电比为1:1.260-90km/h时速,掉电比约1:1
这可以说明,小鹏G3在高速行驶时速度越高,续航掉的越厉害,整体呈线性相关。其中,60km/h、100km/h、120km/h是三个坎,每开一公里续航分别掉1公里、1.5公里、2公里。
这对用户在高速行驶时,如何省电很有参考意义。即,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0km/h左右开,不要上110km/h,是既有效率又节能的一个速度。
但也有反例。
全场最高掉电比,发生在东台服务区休息后那一段高速。从202.7km行驶到210km这7.3公里的区间内,续航从190km掉到了176km--减少了14km,那么这一段的掉电比为1.92,创下全场纪录。
同理,整个测试刚启程的前15km,掉电比是1:1.8,为全场最高之一。这说明什么?
3 如何开电动车,更省电?
这印证了之前车聚君一个猜想:电动车不怕绝对速度高,而更怕加速度大。
换句话说,以相对平稳的时速行驶,无论市区还是高速,掉电比并不吓人,差别并不明显。但如果频繁发生速度的变化,不管在哪里都会出现较大掉电比。比如,在市区内频繁的走走停停、在高速上一出服务区的忽然加速,都会让续航快速减少。
一个基本原理是:电动车需要比燃油车在更短的时间内克服车辆本身的惯性而做功,消耗的能量自然更大一些。
14:38时,这辆小鹏G3的掉电比为1:1.71,而它的时速只有33km/h。这跟10:37在高速上以110km/h定速巡航时的掉电比一模一样。
因为当时,我们按地图到达盐城“国家电网六合路充电站”后,发现那里是一个拆迁现场,根本没有什么电站。只好在逼仄的小巷中走走停停,避让不时擦身而过的自行车和行人,最终在14:45分到达了大庆东路上的“六合路充电站”。
题外话,国网的六合路充电站不在六合路,而在旁边一公里之外的大庆东路与文港中路东南角,但招牌仍显示是“六合路”充电站。这种谜之操作确实会让外地用户困惑,车聚君顺手给百度地图报了错,还好很快生效了--盐城的电动车用户们,不用谢哈。
两个相同数据说明,在闹市区拥堵路况下的掉电比,和在高速上110km/h匀速行驶时的掉电比,没区别。
所以,请大家纠正一个误区:不要再笃信电动车在市区一定更省电。一堵起来,油车、电车一个样。
另外一个省电诀窍也出来了:尽量匀速驾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在高速上都会很省电。做不到这一点,你在市区都会很费电。
4 小鹏G3开起来怎么样?
车聚网在22号这天,从上海到盐城305.7km,返程310.1km,来回共计616km,共充电两次,还是有些感触。
首先,这车目前在所有国产车中是智能化最高的,因为它就是在原封“致敬”特斯拉Model S。连怀挡式方向盘、六边形仪表盘,都一模一样。至于自动辅助驾驶系统XPilot,用Elon Musk日前的原话说就是:
“In-house?”他先在社交媒体上质疑小鹏的自主研发,然后当有人疑惑小鹏的系统是不是偷的特斯拉的软件时,他直言不讳:“That's certainly our impression, but it's an old version of Tesla software, so effect is limited.”
嗯,有点伤人就不翻译了,估计大家也能看懂。
所以,名师出高徒嘛。来回600公里一天开下来,其实并不觉得累,从表中可以看出,80%时间在用XPilot自动辅助驾驶。这让车聚君有一种穿了莆田鞋一样的感觉--好用又实惠,但总觉得内心某个地方有点隐隐不安。
其次,刹车太神经质,一踩就有撞墙的感觉,在频繁倒车入库时真是一场灾难。可能连当年菲翔的刹车都没这么神经质。
然后,小鹏G3的空调也很奇特,北上广三家媒体统一感受是:调到22度时出的风是冷风。即使在大屏上把“AC/制冷”点灭掉,也是冷风。直到返程时我们开到了28度,才有一点温暖。在另一个偶然场合,我们发现打开除霜功能,会让风迅速变暖。
当然优点不少:偏离车道时会有声音与安全带收紧双重报警、超大前挡风玻璃有一点科幻感、续航里程表现稳定(第一个100km的平均掉电比为1:1.59、第二个100km为1:1.70、第三个为1:1.59)、充电速度非常快(15分钟能充105km)、地图好用的不像话(连收费站哪个口是ETC都能标出来)。结车车聚小结
一辆19.68万的小鹏G3 520长续航版,能在冬天跑300公里以上,是这次北上广三地同测第一轮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个距离,可以让北京的用户充满电一次性跑回石家庄、秦皇岛,让上海的用户跑回南京、盐城,让广州的用户跑回韶关、茂名。这还是建立在日常驾驶模式下,即三个驾乘人员、空调开到22度、时速没有刻意限制,如果以更节俭的工况开,距离还会更长些。
即使中途需要补电,北京和上海周边的高速上都有国家电网密集的快充站。广州嘛,需要给南方电网一些时间。
很快,12月29日周日,我们三家媒体将会开启#纯电动车冬季真实续航大比拼#的第二轮实测,三辆威马EX5已经整装待发。
对了,本次活动由百度@有驾 发起,联合全国三家媒体@电动知士 、@车聚网 、@电动星球 分别在北上广三地实测,并得到了百度APP、百度贴吧、百家号、好看视频、一直播的大力支持。相关话题,可以登陆百度APP搜#纯电动车冬季续航大比拼#,与我们互动。
先添加微信号autoju1,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车聚君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9/12/26/316040/
文章标签: 小鹏G3以及电动车冬季真实续航大比拼
版权属于: 车聚网公众号-转载请标明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