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辉煌:美国肌肉车

  美国历史不过240多年,但却孕育了几段极富美国特色的汽车文化。除了皮卡,肌肉车是美国汽车史上另一个值得探索的文化了。尽管肌肉车的发展史算不上绵长,却被定义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足以彰显其在美国汽车史中的重要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肌肉车是指那些马力和扭力极强,外形粗犷,让人觉得很“凶”的汽车。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肌肉车是一种中等尺寸、搭载V8发动机的高性能车,且价格可以让一般人承受。雪佛兰科迈罗,道奇挑战者及福特野马是三款具有美国肌肉车纯正血统的车型。

  作为美国汽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肌肉车的历史也有着独特的历史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短暂的辉煌史吧。

  发展初期:二战后~1960s中期

  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国汽车的设计和速度都非常保守。随着拆车和改装厂在战后的兴起,改装的高速汽车也随之兴起。但是,在流行初期,改装车既耗时又耗钱,对很多人而言谈实在算不上经济实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众多美国士兵返回家乡,第一个“婴儿潮”出现。价格成为肌肉车能否在婴儿潮一代流行起来的关键因素。当时,汽车的出厂价较低,但是缺乏动力和速度。真正意义上的“肌肉车”是在20世纪6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美国流行一种直线加速赛Drag Racing,拥有强大马力和硬朗外形的肌肉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为了在这一新兴的细分领域占得先机,当时的美国汽车四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公司各显身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1964年,通用汽车旗下奥兹莫比尔、雪佛兰和庞蒂亚克分别推出了大马力车型。时隔一年,别克也加入肌肉车研发大赛中。

  1964年,通用旗下庞蒂亚克推出Tempest GTO,该车搭载了6.4升V8发动机,拥有了先进赛车的技术。当年,通用为庞蒂亚克设定的年销量为5000辆,但结果出人意料,当年销量达到32450辆,开启了美国肌肉车销量的激烈竞争。1966年,庞蒂亚克GTO从庞蒂亚克Tempest中分离,成为独立的性能车系。通用当时的战略是小型车发动机不超过330马力,而庞蒂亚克品牌总裁打破了这一规定,并用GTO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1965年,福特野马首次亮相,该车被视为小型肌肉车的开端。速度、个性、价格低,野马的推出契合了当时美国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在头两年内,野马的销量就达到了150万辆。刚开始推出时,福特野马共有3.3升和4.7升两种选择,第二年动力就升级为4.0升的V8发动机。几乎在同一时期,克莱斯勒普利茅斯有推出了Road Runner和道奇超级蜂。

  美国汽车公司(AMC)是最晚加入肌肉车研发阵营的。1965~1968年,AMC先后推出了马尔林”斜背式跑车及两款小型肌肉车Javelin和AMX,虽然销量都不及福特野马,但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发展顶峰:1960s末~1970s初

  20世纪60年代末期,确切地说是1967年开始,肌肉车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福特先后推出了5.8升Cleveland、7.0升Cobra-jet和7.0升Super Cobra-jet发动机,400马力左右的发动机不再只是梦想。

  克莱斯勒也不甘落后,在这一时期推出了Hemi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最大可提供425马力的动力。道奇战马、道奇挑战者、道奇超级蜂、普利茅斯GTX、普利茅斯“赫姆”梭鱼、普利茅斯公路奔跑者均搭载了426Hemi发动机,一时被称为“神车”。

  通用汽车也朝着大排量发动机不断努力,雪佛兰科迈罗从1966年的5.0升一直升级到7.0升。后来,雪佛兰还推出了1970款西维尔SS 454,搭载7.2升V8发动机,动力大450马力。不知是消费者的需求,抑或是汽车制造商的好胜心在促使肌肉车动力的大幅升级。不管怎样,在这一时期,肌肉车的发展达到顶峰。

  衰落及复苏期:1970-1974年~至今

  肌肉车热潮达到顶峰后,就开始走向末路,且再也没有恢复。影响肌肉车发展的三大障碍是保险费、更加严苛的环境法规和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禁运。

  一直以来,肌肉车营销重点对象都是年轻人,关注汽车安全的游说团队对此表示担忧。以主张维护消费者利益而闻名的拉尔夫·纳德及其游说团队早已指出肌肉车基础车型对性能、刹车和其他安全问题关注不够,这些车的轮胎性能也值得怀疑。此外,保险公司也将目光转移过来,开始为动力大的汽车增加大额附加费。很快,这使得许多肌肉车的价格超出了年轻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而这群人也是肌肉车的主力消费人群。

  美国国会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车企不得不将重点从大功率汽车转至环保汽车。1973年,加铅汽油被禁。从1971年起,发动机开始瘦身。压缩比越高,就需要越多的催化剂来降低过早点火的可能。铅是最要使用的催化剂,但对环境不利,因此发动机动力随着无铅石油的使用而大幅下滑。

  1971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汽车制造商被要求公布旗下车型的真实动力评级,而不仅仅是发动机评级。在这之前,马力通常都被过高评级。一旦将汽车重量、变速器和齿轮、安全带等包括,发动机的原始动力就会急剧下降。尽管这并未改变真正的马力,但是肌肉车的整体马力看起来更低了。

  肌肉车经受的最后一击是1973年OPEC石油禁运。1973~1974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石油的主要输出国OPEC成员国产量下滑25%~30%。在这一时期,石油变得稀缺,加油站排起了长龙。许多加油站甚至无油可加。为了减少混乱,车牌以奇数结尾的汽车只能在奇数加油站加油,偶数亦是如此。就这样,肌肉车成了底特律的不可承受之“重”,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

  尽管肌肉车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复苏之路,但此时的肌肉车已非当年的“肌肉车”了,因为如今的肌肉车售价太高,完全违背了价格低的最初原则,且受众面也大为缩小。

  虽然肌肉车的辉煌不可能再次复制了,但是其创造的璀璨历史不容忽视,在美国汽车文化史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朱效梅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7/02/20/143782/

文章标签: 美国汽车文化  美国车  肌肉车  

版权属于: 中国汽车报-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回不去的辉煌:美国肌肉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