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信部再开骗补罚单 7家车企“中枪”

暂停7家车企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正当新年开工,各行各业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之时,来自工信部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让国内7家车企感到有点猝不及防。

  2月4日,工信部官网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暂停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

  ■ 骗补黑名单新增7家车企

  上述7家车企,加上去年由财政部通报的苏州金龙、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等四家骗补车企,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对11家骗补车企下发了行政处罚通知。

  据了解,这7家车企将受到撤销相关产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处罚,并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不过,与去年4家骗补企业受到的不同处罚是,工信部并未对上述7家车企予以罚款,同时,整改期限也由此前的6个月,缩短到2个月。

  ■ 电池是“重灾区”

  记者注意到,7家车企此次“中枪”的原因,全部与动力电池相关,其中或者未安装电池、或者实际安装电池容量与申报信息不一致,最后导致与《公告》不一致。由此看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部分的确是一个容易让企业生产者误入歧途的“重灾区”。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新版补贴政策的下发,工信部势必将继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乱象进行事后追查,不过,用整改代替罚款的方式,整顿行业乱象,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也体现了国家对行业的“爱之深、责之切”。

  去年底,由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不仅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拨付方式进行了改进,而且还提出要多管齐下、严惩骗补。《通知》通过细化惩罚机制,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同时,依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以上7家车企资质申报遭暂停后,将在2个月后接受再次验收。记者年前回乡探亲期间,乘坐过其中一款客车,真心希望2月之后,整改之后的新车型能够“名正言顺”地行驶在大街上。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封华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7/02/06/140795/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车企  骗补  

版权属于: 中国汽车报-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聚焦|工信部再开骗补罚单 7家车企“中枪”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