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躲进车里能保住小命吗
穹顶之下,躲进车里能保住小命吗
01月25日, 2017 7,949 views
引言:雾霾这么重,赶紧到车里吸一口新鲜空气
上世纪40到5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人们发现每逢夏季正午或午后,天空中时常出现一片浑浊不清的浅蓝色烟雾,远离城市1公里的松林成片枯竭,柑橘产量急剧减少,许多居民患上各种眼疾和呼吸道疾病。截止1955年,洛杉矶有4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相继去世。
科学家们发现,是一种新型大气污染造成了这一切。挥发性有机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正式粉墨登场。
VOC是由汽车尾气及其他工业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变成有害气体的。而今天VOC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名字,PM2.5。
清晨早起,拉开窗帘,外面是万里晴空还是打满深度马赛克。要么看G20峰会还开没开,要么看太平洋的东南风吹不吹。待在家里不出门就安全了吗,室内装饰用油漆、涂料、粘合剂,家用电器、清洁剂、采暖等都可产生VOC。车聚君吓得赶紧躲进了车里,然而,车内空气污染,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因素之一。
比较敏锐的聚友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每到四儿子店坐进一辆新车时,总会或多或少地闻到车里特有的味道。而这样的情况,在国产自主品牌中尤为明显。甚至有时候在被它们惊艳的外观吸引下踏进了车门,却又活生生地被车内的气味逼了出来。
大家对此往往也不以为意,经销商们也常说,多开上几公里就好了。即使买上几款媲美香奈儿五号的车内熏香也不过掩耳盗铃。而这一看似无伤大雅的细节,其实恰恰体现着国产车与合资品牌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令人欣慰的是,上汽荣威i6对车内空气品质做出了严格要求。
严控原料,从头抓起
如今大家在装修时都会考虑使用环保材料,而车内的空气质量,与材料的选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车内空气异味通常来自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饰材料,这些材料异味与VOC紧密相关。
在曾经的价格战主战场上,以次充好常常是国产品牌常用的套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是降低成本的不二之选。而初入车市的消费者往往也懵懵懂懂,对此知之甚少。可今天套路太深可能反而会遭消费者的黑。
荣威i6采用环保健康材料和先进工艺,PVC包裹仪表板;采用水性胶水代替溶剂型胶包裹中控扶手;塑料高光注塑代替气味性差的尤其和水转印工艺制作仪表盘;行李箱地毯使用PP空腔板代替木纤维板;选择适宜皮肤接触的PET吸音材料代替废纺毡材质。使有机挥发物远低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国家标准(GB/T27630)》。尤其乙苯、二甲苯等对人体健康危害重大的物质,i6含量不到国家标准4%,甲苯含量仅为国标1/5。
完善检测,匠心造车
既然提出了采用优质的原材料,自然需要严苛的把控机制。上汽荣威建立了《材料规避清单》,禁止使用EPS发泡、木纤维板、含苯类胶水、含苯类油漆等材料。避免或者少使用高VOC空腔蜡、胶水复合工艺等散发性较差的材料和工艺。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工艺的先进性,成为国内首家将选材制度化、规范化的车企。这般挑食的荣威想必能长得更为壮硕。
而对于车内气味,雾翳、甲醛、总碳等含量,上汽开发了一套零部件控制标准SMTC 5 300 004(V3)《轿车内饰零件及材料散发性能技术要求》,做出了细致明确的规定。并通过零件气味、零件VOC、整车VOC等多种测试方法,确保零件及整车空气质量。如果说车内异味的多少是个因人而异相当主观的考量因素,那么上汽以工程师精神做到了将其量化的程度,这无疑是自主品牌的又一进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距今已有8年,而距减排目标的实现还有不到3年时间,人类在环保的道路上依旧任重而道远。眼看着早上新换的口罩夜里就隐隐发黄,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就不要栽在自己的爱车手里了。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这样的细节更关心,才能推动车企去钻研和竞争。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