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翼汽车总经理离职 6.2万辆销售目标落空
12月20日, 2016 7,062 views
在原总经理郑兆瑞离职消息被证实之后,与奇瑞汽车同属奇瑞控股集团旗下的凯翼汽车又迎来了“年终大考”——不仅无法完成全年6.2万辆的销售目标,面对奇瑞品牌回归“一个奇瑞”的发展战略,凯翼汽车或将在股权分配方面迎来些许调整。
凯翼汽车
近日,有媒体记者获悉,凯翼汽车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4.43万辆,与全年目标相差甚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凯翼汽车官方回复称:“全年预计完成销量51000辆,同比去年增加122%。凯翼是个新品牌,后期随着产品的不断投放,销量上也在稳步提升。”
此外,经奇瑞汽车内部一位知情员工证实,不仅郑兆瑞已于今年7月因个人原因离职,凯翼汽车还将因“一个奇瑞”的发展战略迎来股权层面的些许变动。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凯翼汽车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谓的股权变动不过是奇瑞汽车内部员工的利益分配发生变化。”
改变在即
近日,凯翼汽车即将被奇瑞汽车“重新定位”的消息不断传出,有不愿具名的奇瑞汽车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受“一个奇瑞”战略的影响,包括凯翼汽车、奇瑞捷豹路虎、观致汽车等奇瑞相关品牌都将迎来些许调整。“本次调整除了会对凯翼汽车的股权分配层面产生些许影响之外,其未来的品牌独立性和产品规划等方面都不会受到影响。”
对此,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表示:“之所以要做出调整,就说明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某些问题,但所谓的具体问题,恐怕只有企业内部的相关参与者才能讲清。”
相对于奇瑞而言,凯翼在业内的名气要弱得多,且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扑朔迷离”。2013年,凯翼汽车的前身——奇瑞“江北项目”成立。虽然奇瑞控股提供了20亿元项目启动资金,但此项目被业内人士诟病为奇瑞剥离不良资产的产物。在2014年宣布成立之后,凯翼汽车凭借着互联网的众包造车概念正式进入市场。针对凯翼汽车在奇瑞汽车体系中的具体作用,上海明华有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封士明认为:“凯翼汽车根本就不应该出现。”
在谈及凯翼汽车品牌存在的意义以及它对奇瑞汽车的相关作用时,封士明指出,众包造车概念应该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造车,根据当下的发展形势而言,最该实现的是造互联网汽车而不是互联网造车。在他看来,互联网造车只是汽车制造调研过程中的一部分,奇瑞汽车没有必要因此特意包装一个概念进行造车。在现阶段,奇瑞汽车应该实行精品收缩而不应该进行品牌扩张。凯翼汽车的出现不但会导致奇瑞品牌同质化产品的增多也会分散公众对于奇瑞品牌的认知程度。
这或许也是凯翼可能要迎来股权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奇瑞汽车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利弊权衡去对其进行改变。
前途未卜
按照凯翼汽车的解释,众包造车项目是一场全民造车运动。它可以通过汇聚大众智慧,征集更多人的意见,召集更多的优秀人才,打造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汽车产品。这一造车理念是否能让凯翼汽车脱颖而出尚难定论,但凯翼汽车今年的预期销量目标已经基本无望达成。
封士明认为,从凯翼汽车当前的产品布局来看,其产品多集中在低端层面。尽管众包概念的营销手段能够获得用户的内心认可,却不一定能够满足该层级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对于市场基础层面的汽车消费者而言,他们最看重的还是车辆的性价比。由于自身的汽车消费能力有限,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用车辆,所以众包式造车尽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却不一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除了比较受人关注的品牌去向问题之外,凯翼汽车原总经理郑兆瑞的离职也颇为受到人们关注。从今年7月开始就流传他已经从凯翼汽车离职的消息,近日,该消息被知情人士所证实。“郑兆瑞的离职于凯翼汽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他的离职是出于个人原因。”奇瑞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作为凯翼汽车的核心创建人之一,郑兆瑞早在1999年就已经入职奇瑞汽车。在18年的奇瑞生涯中,他不仅担任过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位,还在负责公司战略的同时分管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多项工作。
无论众包造车是否为凯翼汽车带来了切实的销量收获,其采用奇瑞代工,不建立工厂,将资金全部投入研发和市场培育、品牌打造上的方式也可谓是开创业内先河。面对郑兆瑞的离职,业内说法不一,有人说他的离职完全是出于个人情感的考虑,果断的离开是为了不因个人问题给公司造成困扰;有人说他的离职是奇瑞汽车管理层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
无论原因为何,高层领导的离职都难免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年终大考”以及“一个奇瑞”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凯翼汽车未来将走向何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未知之数。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