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下滑是偶然还是必然?
07月19日, 2016 6,538 views
今年上半年,对长安汽车来说,并不愿提及。
根据7大自主品牌车企晒出的上半年销量业绩,长安汽车成为唯一同比销量下滑的自主品牌——1-6月,销量为323715辆,与去年同期的345175辆,同比下降6.22%。
尽管6.22个百分点的同比下滑算不上“大幅”,但在其他自主品牌均同比稳步增长的态势下,长安汽车的下滑显得格外刺眼。
数据显示,6月CS75销量同比暴跌45%,前6月逸动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8.8%。如果说长安汽车销量下滑有着市场的偶然性,但长安汽车核心销量车型C75、逸动的持续不振,则印证了产品口对市场销量强大的“杀伤力”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5年汽车企业被投诉排行榜显示,在自主品牌中,长安以2.7%的被投诉比例占据自主品牌首位。
2016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因产品质量被投诉比例上涨50%,而CS75成为“重灾区”。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力相差无几,关键是产品的稳定性与良好的用户口碑。换句话说,品质是生命线,性价比是敲门砖。
不管是民众对上个月宝骏560秦皇岛NCAP的质疑,还是长安汽车销量下滑的疑问,无一不折射出民众对产品品质的忧虑与担心。
早在2013年,长安汽车就因旗下车型机油乳化而遭遇“爆乳门”事件,彼时正值长安汽车上升关键年,“爆乳门”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后续此事件通过长安高管形象背书、及时公关而偃旗息鼓。
长安汽车自2012年进入产品投放的密集期,逸动、CS35、CS75等关键车型很好踩对了消费市场的“点”,在不长的时间里,三款车型的市场表现非常出色,逸动一度成为与吉利帝豪并驾齐驱的唯一一款自主品牌的轿车,CS35也在小型SUV细分市场很是抢眼,而CS75更是以6速自动挡+1.8T发动机剑指紧凑级SUV冠军的哈弗H6,尤其是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C75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此外,在过去三年中,长安汽车在营销、公关领域投入不菲,以致于曾服务过长安的乙方说,“长安舍得花钱,但不好伺候”。在产品与营销、公关领域的多措并举,长安汽车渐入佳境。
不仅如此,长安汽车对“五国九地”战略布局的营销,很好地提升其品牌、技术方面的形象。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泛滥且逐渐碎片化的时代,营销的效果甚至大于产品本身度企业本该起到的作用——缜密、逻辑、高投入的公关给企业带来的隐性效益令人刮目。一定程度上说,长安汽车是此“套路”的受益者。
有汽车媒体人坦言,长安汽车效仿丰田没有问题,但从SUV产品中一个产品一个造型的特征不禁让人觉得长安汽车在造型体系上能力上的缺失。
众所周知,一款全新车型开发的周期大概在4-5年,而在长安汽车现有的产品序列来看,产品战略依然亦步亦趋于“竞品”,从这个角度上看,从2012年开始发力的长安汽车并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能力。而从产业与市场角度来说,不管是吉利、奇瑞、长城,无一不是从“体系力”来完成转型与升级的。
博瑞的成功,无形中给博越进行了背书,哈弗H6的一骑绝尘,不仅成就了哈弗系列产品,而且成就了哈弗品牌,奇瑞在2013年回归一个奇瑞以来,尽管艾瑞泽7与瑞虎5并未得到很好的市场表现,但如今在自主品牌紧凑级轿车市场,“逸动第二”已经被艾瑞泽5取而代之。
长安汽车在品牌、技术、品质等领域给消费者印象的模糊,一方面是长安汽车本身存在品控问题,另一方是长安汽车“花式营销”转移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欲望。
出彩中国人娱乐节目的大手笔合作,长安品牌家喻户晓,但这种投入对处在刚刚起步的自主品牌商是否具有“性价比”,睿骋从重庆到北京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展示了长安汽车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突破,但以技术帝著称的特斯拉无人驾驶均事故频发,长安汽车这种无人驾驶技术的展示,在理性消费者心中就是“然并卵”——脱离品质的所谓的高大上技术不过是花拳绣腿。
在北京车展上,就有某自主品牌高管就说,长安做了2000多公里的无人驾驶技术,现在再做个5000公里也没什么意义,智能化技术最重要的是做到技术成熟可靠。
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就是,不仅是长安汽车品质备受广泛质疑,而且就连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都躺枪,甚至“百年福特 毁于长安”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为福特的“梗”。
Anyway,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颓势尽显,面对83万辆的乘用车年销售目标来看,长安汽车下半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在上周,长安汽车举行了2016年上半年商务大会,在严峻的形式面前,长安汽车和经销商在下半年能有哪些“奇招儿”、能否扭转颓势,拭目以待。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