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会不会被“管死”?交通部:这是对专车新规的误解
10月20日, 2015 6,733 views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袁晗 孙博 汪徐秋林)门槛高了,“专车新规”合理吗?专车管理会不会重走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老路?垄断能否被打破?出行难、打车难,什么时候能解决?面对质疑,交通部如何回应?《新华访谈》专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徐亚华、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程世东、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解晓玲。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在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进行规范。
“网约车”必要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是为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新华访谈]:这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称《管理办法》)最被关注的一点就是私家车的车辆性质要变更为出租客运,取得《道路运输证》,才能成为专车。为什么要禁止私家车直接进入专车平台?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徐亚华说,这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相关权益。严格区分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这两者在车辆技术性能、安全检测、报废年限、保险税费以及驾驶员资质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要求。私家车是个人和家庭使用的非营运性质的小客车,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营运,主要目的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服务质量。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担心这个管理办法出台之后把“专车”管死,我认为这是对《管理办法》的一种误解和曲解。我们是为了给“网约车”合法的身份,提供法治保障,这是落实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战略的体现,体现了政府对创新的鼓励和包容。它作为一个关系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重要服务性行业,我们制定必要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也是必须的,目的是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于管理的具体尺度,我认为需要充分广泛地听取社会意见,也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解晓玲说,举个例子,个人在家做饭不需要卫生部门的许可,但是对外营业就要具备卫生相关条件,取得卫生检疫部门的许可,这也说明了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的区别,政府为什么对营运车辆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
兼职“专车”可能的退出是规范市场的必然过程
[新华访谈]:会不会出现大量私家车退出这个平台?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程世东说,刚才徐司长解释为什么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我从个人研究的角度补充一下,专车是否应该是营运车辆。专车服务本身是一种营运行为,参与的所有要素都应该是经营要素,不管车辆还是驾驶员都应该具有一定资质,车辆应该是营运车辆,驾驶员应具备从业资格。至于会不会有大量的私家车退出,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现在专车群体,大致可以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这个为职业的,另外一部分群体是兼职。从服务质量和运输安全保证上看,专车车辆、人员应该是专业化、职业化的,而以非营运车辆从事所谓的兼职则难以保证乘客相关权益。规范化管理后,所谓的兼职专车有可能退出市场,这是规范市场的必然的一个过程。
[新华访谈]:这个规定后无论怎么样,还是会有专车的?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程世东说,对。《管理办法》本身就给了专车一个合法身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按照规定要求纳入行业管理,开展运营就可以了。
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只能适度发展
[新华访谈]:各地出租车都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早晚高峰打不到车。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因为专车量的减少,而出现打车难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解晓玲:我想接着补充一下我个人对专车发展的基本判断。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补充,只能适度发展,不能所有人都打出租车,坐专车。那样的话也将对城市交通产生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从整个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看,还是鼓励公共交通主导的出行方式,确定了出租车只能是补充,对它的发展有一个适度的控制,但是又要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我们是基于这个原则对它进行规范。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