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半年车市震荡几何

中汽协一公布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汽车界随即爆发一阵强烈震感。从年初各界对今年车市增速的乐观预计,到年中调整为仅剩3%,落差之大让人有些错愕。即使最后,上半年被看似平常地总结为“微增模式”,但这个所谓的“微增模式”有些异样,中间阶段起起落落的数据和各种市场因素绘制出的是一幅振幅颇大的心电图,描绘车市中人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强烈落差。特别是深圳,当限牌遇上微增,负面作用力被放大,心电图更加震荡。如今上半年已过去,心电图谱尘埃落定,属于深圳车市上半年的心电图是怎样的呢?多次震荡中是否有机会出现?本期南都深圳汽车周刊,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第1次震荡

合资品牌价格集体“跳水”

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中,“价格战”自始至终是各大经销商依仗的一大法宝。尤其近两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速的放缓,4S店持续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打折促销,甚至连看似不动声色的厂家也参与其中。

上半年车市最大的事件要数各品牌集体官降,由此引发车市心电图第一次较强烈震荡。

骨诺米牌效应的官降

今年4月,上海大众率先挑起战火,对旗下途安、PO LO、CrossPO LO三款车型进行了官方降价调整。紧接着一周内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三家车企相继跟进,到如今,官降范围已扩大至大多数跨国合资品牌,销量靠前的主流合资车企几乎尽数入围。

业内人士认为,近两年国内车市新车驱动效应越发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销量前十的轿车新车型增量达59 .67万辆,而整个轿车市场的增量只有55 .97万辆,因此面对如此众多、竞争力极强的新产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价,以价换量自然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而且,“现在豪华品牌入门级车的价格已经下探到合资品牌B级车的水准,而传统热销的紧凑A级车又被不少自主SU V蚕食了不少,我们再不自降身价肯定活不下去。”汽车分析师封士明认为,市场的双向挤压是导致主流合资企业纷纷调整价格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在熬过去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跌的困局后,自主品牌频频发力中高端车型,扮演起搅局者的角色,包括吉利博瑞、传祺G A 8、长城H 6C oupe等均冲入了合资车企的传统价格领域。有观点认为,此次合资品牌的价格集体跳水也是对自主品牌一次强有力的回应。

由此,价格“官降”的骨诺米牌效应在第二季度开始发酵,紧张的车企期待“官降”能刺激需求,车市心电图也起起伏伏等待效果。

深圳部分经销商优惠幅度超厂家

现实却可能“然并卵”。6月3 0日,J.D .Pow er亚太公司在北京发布《2015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 M(S S I)报告》,J.D .Pow er总监胡晓龙称,以12万至16万元的新车为例,消费者在优惠5000元至10000元的区间内还能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在1万元到2万元的优惠区间之内,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没有上升,反而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当优惠上升到2万以上的时候才会呈现满意度的恢复,也就是说,面对车企降价,消费者可能并不埋单,官降能够在品牌销量上取得的效果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大。

而且官方降价看起来会让消费者获利,但记者了解到,实际上深圳本地部分经销商优惠幅度已超过厂家促销水平。某主流合资品牌经销商向记者透露:“车展后7、8月通常是淡季,考虑到年初限牌影响,这个时候我们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往往能给出超过厂家政策的优惠幅度,然后再通过维修、保养、改装等售后服务来赚取利润。

第2次震荡

股市热车市冷

与其他城市一样,深圳车市上半年的步伐紧贴股市,这也引发车市“心电图”强烈震荡。

一般说来,股市牵动车市,可益可损。益处是,股民获利后,可能会刺激汽车消费,钱包鼓了,就想买车了。损处是,有些消费者可能本来想买车,看到牛市正当时,就把买车的钱投入股市,车市需求渐变疲软。且股民失利后,可能会出现不买车、推迟提车甚至毁单的现象。在北京车市被曝出毁单现象后,深圳车市也无法幸免。

深圳买家推迟提车的增多

“有1个人退订了。”深圳本地一自主品牌负责人透露,之前有位客人,本来想拿炒股的钱来买车,“估计早段时间的下跌,给跌惨了,就退订单了。”自主品牌在限牌城市的生存压力本来就大,“到嘴的肥肉”突然飞了更让该负责人相当“无语”。

但退订单是较少出现的现象,较普遍的是推迟提车。记者了解到,深圳多家4S店,无论是中低端品牌还是被认为消费群体资金较宽裕的豪车品牌,均有客人推迟提车。一般按照正常流程,半个月内厂家的车就可以到店,但现在有部分消费者想尽各种办法推迟提车时间,因为提车时必须缴清余下车款。

乘联会认为股市对车市影响显著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2日,中国股民的股票开户数已经超越过去四年的总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车市增速不到2%.乘联会依旧认为,股市对车市影响显著,特别是第二季度股市的大起大落更直接牵动车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6月股市剧烈顶部波动,部分购车者的资金被股市占压,情绪波动也较大,由此他预测,7月大宗消费的购车热情和资金能力下降,仍需要时间化解。

第3次震荡

进口车销量大幅度下滑

起起落落的数据还体现在各细分领域的销量上,比如上半年扭转份额下滑趋势,成功“逆袭”的自主品牌,还有被寄予厚望却销量大幅度下滑的进口车,这个落差引发车市第三次震荡。

全国进口车销量下滑两成

国机汽车日前发布《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前5个月海关累计进口汽车43.8万辆,同比下滑22.3%;进口车累计销量则同比下滑21.2%.1-5月经销商交付客户进口车37.98万辆,同比负增长21.2%;1-5月进口车市场销售上牌51.1万辆,同比下滑9 .1%.中国进口车市场需求呈现大幅下滑态势。

更细致的品牌划分是,在进口量前十名品牌中,除奔驰、保时捷有所增长外,其他品牌均出现下滑,其中路虎、大众、奥迪和雷诺品牌下滑均超过40%.

报告认为,2015年下半年进口汽车市场需求下滑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形势难言企稳,或将继续恶化。同时,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化,行业面临更严峻的变革压力。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存表示:“从今年初开始,各个进口汽车品牌就开始对从去年下半年起逐渐高走的库存进行调整,目前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但是据了解,由于终端需求疲软,在进口总量下降的同时,经销商库存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大。5月,进口车行业整体库存深度为4 .8个月,经销商库存2.54个月。

在进口车销量大幅度下滑的同时,自主品牌却在“崛起”。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361.28万辆,同比增长17.3%,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9%.

这种落差引发车市第三次震荡,特别是在限牌城市深圳,很多销售顾问都往中高端品牌走,部分走向进口车商,看中的正是其更大的市场。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已有行业中人向记者坦露了自己的“迷茫”。

深圳市场销量恢复更慢

确实,限牌后的深圳车市,进口车业务更加艰难。

年初曾有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进口车业务基本停滞,一方面是受平行进口车“噱头”冲击,消费者对4S店观望情绪浓。另一方面是因为进口车经营成本更高,有些车商本身不太想卖,正在考虑怎么处理这部分业务。

半年过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该店目前进口车销量下滑了三分之二,在其他品牌,甚至自主品牌销量恢复至五六成时,该店进口车销量一直未见恢复。“现在是靠国产车型养着。”其负责人称。

也有一些店所受影响不大,深圳标恒福特4S店一负责人表示,该店目前进口车销量“还好,没有明显下滑。”但有资深人士指出,这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店之前的销量基数较低。

需求下滑,降价就成为必然。国机汽车的报告称,为了去库存化,进口车上半年的价格优惠幅度维持高位,并有持续加大之态势。5月,进口车市场平均优惠8.0万元,优惠幅度为11.8%,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分车型看,轿车的平均优惠幅度高达18%,平均优惠金额加大至10 .8万元,而D级轿车优惠高达24.3万元。深圳亦然。

“现在是亏也得卖,必须把资金流管控好。”深圳一资深汽车从业人员显得很无奈。据其透露,今年上半年,进口车价已经到了降价“不眨眼”的地步,有些豪华进口车型降幅甚至接近四分之一。

市场情绪在波动,心电图震荡的起点是,对限牌后中高端车型市场竞争力更大的预期,冲入底点则是因为进口车不断下滑的销量数据和一直高企的库存量。

震荡外的机会

纯电动车的香饽饽模式开启?

市场维持强烈震荡,考验车市稳固性,目前哀嚎遍野。但在哀嚎中,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却是一枝独秀。而且6月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数量达到6454台,多于发放的新能源牌照数量,新能源汽车终于有了摆脱政策依赖进入真正的“市场决定期”的苗头。那么微增时代,纯电动车是否能顺利开启香饽饽模式,带来震荡外的机会?

成绩纯电动车成上半年最大亮点

无论怎样必须承认,纯电动车是上半年车市最大亮点。

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合计2.97万辆,比插电混动多了9000多辆,占据所有新能源汽车的58.75%.其中,A 00级纯电动车占据绝对主力,上半年销量达1.73万辆,占据所有纯电动车的58.12%.纯电动车里,销量最多的是北汽E系,共5803辆,其次是众泰E20和云100,销量分别是4913和4347辆。乘联会分析,纯电动车的销售主要是低速电动车的崛起,随着Q Q、众泰E V等的销量处于领军水平,电动车的市场进一步活跃,这体现了低速电动车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全国汽车产销数据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即使纯电动车基数不高,潜力却无限。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与趋势蓝皮书》调查结果就显示,有六成以上的潜在消费者能接受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相当或更低价位的电动车。而从消费者的认可的消费区间来看,3万~8万元的价格区间对应的燃油车产品为A 00级车产品和A 0级车。

优势车企发力纯电动车政策倾斜力度大

纯电动车如此热门,车企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香饽饽。

日前长安逸动纯电动车就在长安PSA深圳生产基地下线。在下线仪式上,长安官方还宣布,逸动电动版将增加一款豪华车型。近日长城也公告,要募集不超过168亿元推动其新能源车项目的发展。其中,最快2016年会投产一款纯电动轿车,2017年还会有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 V车型上市。北汽新能源公司最近同样对外宣布,公司将推出全新A级纯电动汽车,该车最大续航里程超过220公里,将采用快速更换电池的模式进行电量补充,单次换电时间仅需3分钟。

政策倾斜力度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加大。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科委、经信委等联合发表《关于购买纯电动专用车有关财政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邮政、物流、环卫等纯电动专用车辆,在取得北京市车辆登记牌照后,可申请享受北京市纯电动专用车财政补助。

另有消息称,北京纯电动车免过路费、停车费等利好政策将在近期公布。北京市科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新能源车一共上牌5091辆,其中6月份迎来井喷,上牌数达1955辆。政策利好首现效应后,正在考虑加大力度。

深圳市交委上个月公布的2015年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也表示,今年要推广应用4000台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

难点充电桩仍是最大阻碍

如此看来,纯电动车形势一片大好。不过回到现实,纯电动车仍必须面对一直被强调的充电桩问题,至今这一问题仍是其推广的最大阻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即使在北京这样推行强力汽油车限购的城市,新能源车销售情况还是较差,很多消费者摇到了号也不愿及时购车,而是采取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的配套使用问题较大。”

深圳本地充电桩不完善的问题也一直困扰车商。有车商表示,充电桩安装涉及太多层面,一方面,有物业公司不太同意业主自建充电桩,另一方面充电标准问题也是一个阻碍。由此,有些车商开始自寻各种资源建设充电桩,以期推广纯电动车,但车商坦言,“目前压力很大”。不过无论如何,他们会安慰自己,“这是趋势,还是会继续投入。”

如今,上半年已过,其间心电图谱呈现“震荡行情”,但就像深圳本地一位从业人员所说,这两年行业洗牌加剧后,可能会带来更大机会,机会或许就在纯电动车。

BⅡ01-02版

采写:南都记者张洁瑶 李杰

现状

上半年深圳地区新车上牌量仅与去年一季度上牌量相当

在此之前,有必要先追根溯源,了解车市的震荡最直接的引发因素—销量数据。

今年年初,中汽协对今年车市增速的预测是7%,这是基于去年约7%的增速所制定。这一预测在今年一季度销量数据(汽车产销620 .16万辆和615.30万辆,同比增长5.26%和3.90%.)出来后虽受到质疑,但当时业界的预测还是5%.

而根据中汽协上周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1209.50万辆和1185 .03万辆,同比增长仅2 .64%和1.43%,比上年同期回落6.96个百分点和6 .9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032.78万辆和1009.56万辆,同比增长仅6.38%和4.80%,比上年同期回落5.67个百分点和6.38个百分点。

从年初7%的预测到年中不到2%的实际情况,车市中人虽早有预料,还是为之一震。由此,中汽协将今年的汽车销量增幅预期下调至3%,缩水超一半。而只是在前年,即2013年,全国汽车销量高达2198.41万辆,增速是13.9%.

深圳情况又如何?根据车管所数据,今年上半年,深圳地区新车上牌量约为11.98万辆,这个数据只与去年一季度上牌量(111715辆)相当。去年上半年,上牌数据是267640辆,即今年同比下滑幅度近六成。

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深圳区域,有着这样的销量数据,在这半年时间里,可料想各种对应措施都会相应出台,上半年的车市心电图难免震荡。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78384487。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张洁瑶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5/07/21/25054/

文章标签: 汽车销量  汽车降价  车市  

版权属于: 南方都市报-转载请标明出处

1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深圳上半年车市震荡几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