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渐成主流
10月31日, 2014 7,169 views
引言:“我们在纯电动汽车的路上走远了,而忽略了插电式混动汽车。”——欧盟商会中国区副主席斯蒂芬•赛克。
2015年,是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首考。如果不修改定义的话,50万辆累计产销目标基本可以判定落空。
但这并非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阶段性的目标落空,并不意味战略方向的调整,但达成目标的策略必须重新考量。在去年初,美国政府就宣布2015年产销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将落空,但战略方向仍不变,只是将调整节奏而已。
发展电动汽车,我们想太多了
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中,我们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三类车型皆纳入其中,但在政策的导向中却是更加倾向纯电动汽车。比如,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就远高于其他类。
没错,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降低能耗与污染,理论上,纯电动汽车完全弃用内燃机无疑也是最优之选。但电池的续航里程、充电的便利性以及电动汽车价格等这些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短时间都难以解决。
我们发展直奔纯电动,而选择性地忽视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希望通过在纯电动技术领域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实现弯道超车。因为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相比内燃机简单许多,世界各大车企在这一技术上的水平差距较小,赶英超美有可能。
这一构想一箭双雕,但却有避重就轻之意,且轻视了实施起来的困难。从技术上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各项指标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增加,但只是相当于从50分提升到了55分,仍不及格,距离消费者预期和商业化甚远。
事实上,围绕汽车降耗减排的终极目标我们可以选择的路线组合有许多,而且应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就目前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涡轮增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在纯电动汽车的路上走远了”欧盟商会中国区副主席斯蒂芬•赛克在今年中欧汉堡峰会上曾这样表示。
欧美风向开始变了
数据往往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可能是更佳选择。
今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54,973辆,其中纯电动车占比为47.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比为53.0%。尽管在美国市场上纯电动车车型更多,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总销量更大,而且增长速度更快。
从德国市场来看,过去一年多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销量占比越来越高,到今年8月份插电式混合动力单月销量也已经超过了纯电动汽车,两者销量分别为515辆(+18%)和620辆(+285%)。
中国也面临同样情况,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13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99万辆,同比增长7倍,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8986辆,同比增长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7197辆,同比增长154%。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增长速度惊人。
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高增长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到了这一类产品的优点。以刚刚在国内亮相的沃尔沃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例,它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种种顾虑:不依赖充电设施,一箱汽油加一次充电,最大续航里程高达1000公里;大幅降低油耗,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百公里油耗低至2.1升。
从沃尔沃S60L插电混合动力开始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近年来,各大车企都宣称将更多的绿色技术投入到中国市场,但许多仍处于观望。近日在北京举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上,沃尔沃推出了其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且,该车型明年就将在成都工厂下线并投放市场。
沃尔沃率先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此举将促使更多的厂商加快新能源技术投入与应用,为消费者提供真正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而只有走入更多家庭,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实现节能与环保。S60L的国产也将助力沃尔沃汽车实现在第二本土市场的绿色承诺。
据介绍,这款全新车型将提供三种驾驶模式:纯电动模式单次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可满足75%中国消费者的通勤需求;混合动力模式:一箱汽油加一次充电,最大续航里程高达1000公里,可打消里程焦虑,同时百公里油耗仅2.1升。
而如果选择高性能模式,汽油发动机(2.0T)和电动机同时开启,双擎动力,汽车最大功率可达到245+70马力,最大扭矩达350+200牛米,在电动机闪电般扭矩输出特性的帮助下,百公里加速仅6秒,最高时速为每小时230公里,性能与操控性比传统动力汽车更胜一筹。
此款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使用家用或停车场的普通电源插座(220伏/6安到16安)进行充电, 10安电流下充满需4.5小时,而16安电流下则仅要4小时。这是目前充电基础设施较少的情况下,最好的充电方案,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门槛。
出色的技术加上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品牌内涵,沃尔沃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好,让“以人为尊”这一句品牌口号变得更加真实和亲近。而我们也希望从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开始,有更多新能源汽车能更快地走入普罗大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