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集团:自动驾驶不断普及,电动化技术前景不明朗
09月23日, 2014 6,891 views
图1:德国大陆集团董事长艾尔马尔·德根哈特
汽车联网发展迅速 2017年普及一半
德国大陆集团董事长艾尔马尔·德根哈特访问日本,介绍了该公司的业务方向。发布会伊始,德根哈特预测称,“关于本财年的销售额,北美将增长5%,中国将增长9~10%”。
德根哈特介绍说,大陆公司主要致力于三项技术,即安全性的提高、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在内的环保性能、信息的连接性。其中关于第三项的信息连接性,德根哈特强调称,车载信息服务技术将不断普及。
他表示,“采用信息化技术是将来实现自动驾驶的道路之一。通过使汽车变身为互联网终端,在安全方面也非常适合自动驾驶。如果能利用在汽车中度过的时间上网,将作为一项舒适的技术促进自动驾驶的普及。可联网车辆的普及率目前为15%,不过到2017年应该能扩大到50%”。
另外,要想以广泛的产品群提供最新技术,除了硬件外,同时还需要软件方面的经验,因此软件技术人员将增加。德根哈特说,“在软件开发方面也需要积累经验”。
电动化技术难普及 中国或是例外
关于近年来快速推进的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德根哈特表示,“2017~18年自动停车功能将普及,自动驾驶的行驶速度到2018年能达到30~40km/h,2020年达到80~100km/h,实现大陆称为‘巡航司机’的功能。另外,2022~2025年将实现130km/h的高速自动驾驶”。“实现以上技术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必须明确定义驾驶员与车辆二者分担的责任。也许2020年以后会制定相关法律”。
另一方面,电动化技术也开始出现阴影。德根哈特说,“作为一项业务,比2~3年前的预想还要差”。原因是,“在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EV)的成本方面,电池是个难题。尽管推进了与外部厂商的合作关系,但如果没有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出现,就很难普及。昂贵的价格虽然可以被重视环境问题的用户所接受,但市场扩大的潜力有局限。在与实现了优化的柴油发动机的竞争中,2020年以后EV能否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做贡献将成为一项课题。从油井到车轮(Well to Wheel)都需要利用清洁能源。不过,EV在中国应该会增加。在其他地区则很难,因为煤炭作为便宜的能源非常有竞争力”。
图2:与大陆最大的股东——德国舍弗勒集团共同开发的概念车“GTC(Gasoline Concept Car)”,配备“福特福克斯”1L直3汽油发动机。符合欧洲预定2017/2018年施行的尾气规定Euro 6c。
关于发动机的小型化,德根哈特介绍说,“开发才刚刚开始。将推进从直4发动机向直3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转换,排量在1~1.2L以下的级别有望实现增长。另外,V8发动机虽然会减少,但至少10年后还会继续存在”。此外,关于针对日系汽车厂商的供货目标,德根哈特称,打算到2020年使2013年的20亿欧元销售额翻一倍。他表示,“底盘和内饰业务进展顺利,动力传动系统方面也存在机会。不过需要耐心等待”。(特约撰稿人:岩尾信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