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股比放开”可缓行先试

国内乘用车销量20强中,13个席位被合资车企占据,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些按照股比50:50设置的企业“坐收”政策红利的好日子或已进入倒计时。7月19日,国务院下发文件表示,允许自贸区试点汽车核心零部件独资生产,这也被视为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的前奏,维系了22年的股比结构将逐步放开。

可在业内人士和车企看来,放开或不放开成了一个问题。7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建议延缓放开股比,即使放开,也至少需要再推迟8年的时间,要分梯次、分领域地放开。一汽集团、长安集团等国内大型车企也纷纷表态,希望延迟放开股比。

国家层面要求放开,汽车行业却要求缓行,“股比放开”到底动了谁的奶酪?7月28日,武汉一家车企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大型车企的自主板块相对渺小,暂时还无法形成与国外车企抗衡的决胜优势。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预言,“十三五”以前全面放开股比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缓行先试。在这个“缓冲期”内,车企可以进行结构改革,提供核心竞争力。

13家合资车企占据销量前20强

50:50的股比从何而来,又为何被诟病?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国内车企的发展史,资料显示,这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用市场换技术”的理念说起。

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众(2015年底更名为上汽大众),是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建立之初,中德双方的股权比例为50:50,然而德方曾主动放弃销售权。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哈恩博曾表示,在大众看来,股比再高,没有中方的支持,企业也无法生存。

大约10年后,50:50的股比成为1994年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这一固定比例至今已维系了22年。

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也曾承诺“修正汽车产业政策”,“保证对汽车生产者适用的、限制其生产汽车的类别、类型或车型的所有措施,在加入后两年内逐步取消”。同时,在关乎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制造方面,中国入世时承诺“自加入时起,取消合资企业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的限制”。但由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属于“幼稚工业”,需要为中国企业提供保护条件,所以合资股比限制没有被取消。

2004年,我国推出的汽车产业政策描绘的前景期限是到2010年左右,这一政策中延续了整车50:50的合资合作底线要求。如今汽车产业链上的零部件、销售、物流、汽车金融等环节,已对外资全面开放。整车领域的外方投资比例不得超越50%,已成为我国在外来投资方面设限的“最后堡垒”。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股比50:50“底线放开”之议至少从2010年开始就已出现。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整车企业中外合资股比50%底线放开对市场化竞争有利。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多位负责人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股比是否放开”等问题。

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有26家合资车企的股权比例为50:50,7家车企股比在51:49到68:32之间。在2016年上半年车企销量排行榜上,这33家车企中有13家占据了前20位。不仅如此,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等4家合资车企占据了榜单的前四位。尽管类似北京汽车销量以200%的速度递增,但合资车企独大的局面一事难以撼动。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源还是合资车企。“一旦抛开合资车企的利润,大型汽车集团的账目将显得十分尴尬。”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表示。

车企担忧合资工厂将成代工厂

合资股比放开后,是“狼来了”还是“浪来了”,成为了车企和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

7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持召开了汽车行业有关股比问题的专题座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言,明确反对贸然放开合资股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股比的争夺是利益的博弈,放开股比就是对外资在利益上的直接让步。放开股比还将使国家失去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主导权,汽车产业不是一般的制造业,而是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放开股比将影响到我们的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等国家的核心利益。董扬建议延缓放开股比,即使放开,也至少需要再推迟8年的时间,要分梯次、分领域地放开。

一汽集团表示,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将进一步挤压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对自主品牌发展产生致命打击。此外,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将使我们不能掌握和控制产业的核心技术,导致产业“空心化”,使国家经济发展失去一部分控制权;将对国有经济产生影响,关系社会维稳大局;民族资本和本土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转型升级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展。汽车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控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满足国防安全的需要。自主汽车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技术能力提升还需要培育和发展。所以一汽集团希望国家可以尽量争取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保护,延缓放开节奏。

长安集团认为,中国品牌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汽车产业并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需要发展的时间,如果放开外资股比限制,长安的研发投入就将无法持续。因此,长安集团建议在未来3年至5年的中国品牌发展关键期,大力发展2到3家自主品牌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并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汽车产业“领跑者专项基金”,鼓励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东风集团则表示,放开股比后合资工厂将变成代工厂,利润将进一步降低。东风集团原则上不同意放开股比,如果放开也要延缓时间,要有梯次地逐步放开。

7月28日,武汉一家车企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坦言,目前国内大型车企的自主板块相对合资板块来说,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上,都显得很渺小,“在暂时找不到和国外车企抗衡的前提下,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该负责人还表示,像目前的印度汽车市场,美系、日系、韩系等车企大行其道,纷纷设立了独资或控股企业,“如果汽车的命脉掌握在他国手中,一旦这些企业撤资,后果不堪设想”。

车企进行结构改革是“上上签”

7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中,调整的项目共涉及51项,放开合资门槛、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多达12项。其中,涉及汽车行业总共有三项,包括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的制造与研发;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能量型动力电池制造;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摩托车生产。这一文件也被业内视为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的前奏。

上述武汉一车企负责人认为,完全放开股比限制只是时间问题,“国内车企只有更加自信才能坦然面对这一变化,这需要我们加强自主创新水平,真刀真枪地和国外车企竞争。”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就曾公开支持放开合资股比:“制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绝对因素便是股比限制。若放开股比,即便面对外国汽车企业在华独资公司的竞争,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一位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举例称,我国加入世贸初期,电子技术等行业被认为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然而从现状来看,格力、海尔等企业不仅没有丢失市场,反而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同时也涌现出华为、小米等科技型企业,“市场放开是大势所趋,畏首畏尾不如积极面对。”

肖越预言,“十三五”以前全面放开股比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缓行先试。从国家层面来说,已在自贸区展开了试点工作,说明政府对完全放开下定了决心,符合我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趋势,但同时又给国内车企提供了一个“缓冲期”。从车企方面来看,新的信号也是在扎扎实实提醒他们进行结构改革,握稳“上上签”,“合资车企不能满足于政策红利带来的巨大利润。也只有将这些车企放入国际市场,才能正真意义上地提高核心竞争力。”肖越建议,如何在中资外资车企中取得一个“利益平衡点”,比讨论是否放开、何时放开更有意义。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作者:黄聪

本文链接: https://www.autoju.com/2016/08/01/98773/

文章标签: 乘用车企业  合资车企  

版权属于: 长江商报-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您已经顶过了!
收藏
分享到: 国内车企“股比放开”可缓行先试
用户登录